汉代涉民类丧赐探析
本文关键词:汉代涉民类丧赐探析 出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涉民类丧赐是汉代众多助丧行为中的一个类型。这项礼节因对死亡平民的丧赐而成为连接国家与民众的一条纽带,颇具典型性。本文考察汉代涉民类丧赐的发生时机、助丧物事、操作程序、制度效益等问题,以此从一个侧面揭示汉代丧事中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以及灾后的危机应对机制与统治秩序的重新建构。
[Abstract]:Civil class is a type of Han Dynasty has lost many help funeral behavior. The etiquette for civilian death and funeral has become a link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quite typica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ccurrence time of Han Dynasty involving civil class funeral grant, help funeral matters, operating procedures, system efficien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 people of Han Dynasty was revealed from one side, re construction and post disaster crisis response mechanism and the ruling order.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34;K892.22
【正文快照】: 汉代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助丧礼。所谓助丧,即某家有人亡故,与死者存在某种关系的人送来若干物事,以此帮助丧家办理丧事,其精神内涵为送死助生。一如先秦,汉代的助丧礼同样牵涉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表现出多重行为指向。①在汉代的各色助丧行为中,国家对平民的助丧因以赐予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麦玲;张荣芳;;汉代岭南荔枝文化的时代价值[J];南方论刊;2008年S1期
2 董楚平;汉代的吴越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阚绪良;汉代的青蛙求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王松,刘怀祥,张勇;汉代导引文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侯立兵;汉代京都赋的城市文化意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丘进;;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J];学术研究;1988年05期
7 潘鸣皋;;青玉“延年”出廓璧赏析[J];广东艺术;2008年01期
8 萧放;;腊鼓鸣 春草生——腊日民俗的时间意义[J];文史知识;2002年01期
9 张俐;;刍论汉代祥瑞文化[J];理论导刊;2006年05期
10 群严;;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J];科学决策;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严辉;;易学与和谐社会[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孟世凯;;弘扬大禹精神 促进禹城建设[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3 黎汝标;;生殖崇拜与巫术感应——布依文化考察之二[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张华;;岐周和谐文化浅议[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道路·创新·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选编[C];2009年
5 冯骥才;;担当起文化救灾的责任——在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上的讲话[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外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教授 苏长和;中国人内外观的演变[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蒲兰;成都基层文化阵地 700多天凤凰涅i肹N];成都日报;2010年
3 马盛德;面对自然灾害该如何保护非遗[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闻之;城市公园应是防灾公园[N];西安日报;2008年
5 李良玉;中华文明史与淮河文化[N];安徽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黄奇峰 杜海波 杨帆;通城安排群众冬令生活[N];咸宁日报;2006年
7 席锋宇;文物保护如何走出“猝不及防”阴影[N];法制日报;2008年
8 王扬平邋楼舒真;横店五一喜迎30万游客[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9 邓海平;城市公园亟待完善应急避难设施[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记者 王慧 实习生 史影超;艺术家与企业家联手共建新农村[N];赤峰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斌;建国初期乡村文化秩序重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银平;从饮酒礼俗看汉代的社会风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何坤;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9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8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