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六月二十四”的连带解读
本文关键词:彝族“六月二十四”的连带解读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火把节是彝语支民族中的重要节日,在彝族中最为隆重,人们所见时间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一提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想到火把节,一提到火把节,人们就自然的想到彝族,这充分说明了彝族与火把节的关系。其实,过火把节的时间"六月二十四日"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覆盖面很广泛。但在彝族中一直传承并以火把节的形式加以反映。
[Abstract]:Torch Festiva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in the Yi nationality, the most grand in the Yi people, people see the time of lunar June 24th. So, form such an impression, a mention of June 24th lunar calendar. People think of the torch festival, when it comes to the torch festival, people naturally think of the Yi people, which fully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i people and the torch festival. In fact, the time of the torch festival is "June 24th" as a cultural symbol. The coverage is wide. But it has been passed down and reflected in the form of Torch Festival among the Yi people.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基金】:西南民族大学2012学位点建设项目“历史文献学”(2012XWD-S0601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5
【正文快照】: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语支民族的隆重节日火把节。火把节这种“岁时”作为彝语支民族的一种“时间生活”,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容:祭天、祭祖,以火色占农,选美以及各种娱乐活动,等等。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火把节成为一种“文化雪球”越滚越大,还增加了现代的娱乐项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建兰;;回不去的哈尼老家[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赫章彝族辞典[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2 潘正云;马林英;;凉山彝族女童教育应为特别关注的领域[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3 罗世勋;;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与水西及周边地区彝族的汉文化教育[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4 赵殿桦;;对昆明市少数民族干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芳礼;;从布依族《古谢经》看历史上各民族友好关系[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6 陈英勇;;情系民族团结 抓好学会工作[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黎;《中国彝族谱牒选编·楚雄分卷》正式发行[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金永高 李学斌;姚安彝族梅葛文化节异彩纷呈[N];楚雄日报(汉);2008年
3 蒋益文;彝族历史点滴[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果布柳作;金阳人过彝族年了[N];凉山日报(汉);2006年
5 李增华;阿普笃慕文化园亮相云南峨山[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罗杨;“中间人”,认识彝族的中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王文昌;“彝俗会”,瓦几瓦![N];凉山日报(汉);2010年
8 宋明;在“统一”的呼声中 迎来彝历新年[N];凉山日报(汉);2009年
9 记者 张涛;祝愿彝族同胞生活越来越好[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10 叶剑波 记者 袁丽霞;在重建中跨越 在跨越中发展[N];雅安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然;穿青人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李春霞;电视与中国彝民生活[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饶峻妮;改革开放以来峨山彝族传统观念的变迁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5年
2 谭春霞;云南省D彝族乡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应芝;彝族拟亲属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金磊;贵州盘县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王晓艳;流动的人群与文化的流动[D];云南大学;2010年
6 龚石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水意象[D];云南大学;2010年
7 何春燕;云南彝族阿哲人“祭龙”活动的当代复兴问题考察[D];云南大学;2011年
8 许沃伦;那马人族群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郭华;政治发展视角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本土非政府组织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0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