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海南黎族社会流动状况的初步考察

发布时间:2018-01-07 02:18

  本文关键词:海南黎族社会流动状况的初步考察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南黎族 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 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 代际流动


【摘要】:对245户黎族家庭的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家庭户主的社会流动率较低,向上流动渠道不畅,社会封闭现象严重,部分受访者的社会阶层不升反降。受教育程度越高者,所处社会阶层越高、越稳定,流动的比例也越低。受访群体的代际流动渠道狭窄,上升渠道单一,从事商业服务业几乎是农家子弟的惟一上升途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户主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与父辈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Abstract]:A survey of 245 households in the Li family's results show that households headed by social flow rate is low, the upward flow channel is not smooth, closed social phenomenon, some respondents social class not declined.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social stratum is higher, more stable flow ratio the lower the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of groups of respondents. The channel is narrow, the rising channel is single, engaged in commercial service industry is almost the only way of farmers increased.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situation is that the head of children's level of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their paren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XMZ051)
【分类号】:C951
【正文快照】: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同类社会现象所做的两种视角的分析和描述。社会阶层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形成的层次和分布形态;社会流动则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中各层次间的互动、动力机制、时空范围、方向和速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瑾;;海南黎族人口发展与分布的状况、趋势及对策[J];南方人口;1993年03期

2 王训礼;社会流动[J];理论学刊;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黄春;;关于中国农民政治权利的理性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汪璇;;三十年来安徽职业阶层结构的变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边缘村”课题组;“边缘村”:农民的流动与分化——对合肥市郊杏花乡李洼村的个案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王振卯;;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马奔;试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方金友;;当代安徽社会阶级阶层的演进[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8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汪璇;顾晖;;当前贫富差距对城市市民的心态影响及治理对策——一项对合肥市民的实证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成祖松;;农民流动的制度惰距特征与制度创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小苗;;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A];伦理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第17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汪波;;社会需求、多元博弈、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论中国政府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熊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要求[A];“当前国际政治与社会主义创新”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又清;;以毛泽东统战理论为指导,做好在新社会阶层中的统战工作[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杜德印;李强;;市场经济下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对北京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7 段京肃;;社会关系的变化与信息传播权利的转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红涛;;强势与弱势分割——信息传播资源分配结构的动态观察[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李小勤;;中国传媒对“他者”的再现:《南方周末》的农民(工)报道之内容分析,1984-2002年[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陈红梅;;试析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及其影响[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丽波;医院管理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董京京;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刘宏伟;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丽;产业结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力奇;社会文化变迁:海南黎族山地农村社区现代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2 文明英;;黎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的新的篇章[J];中国民族;1991年07期

3 张跃;周大鸣;;黎族——海南岛上的原住民[J];今日民族;2006年05期

4 黄友贤;;黎族蛙崇拜的渊源及演变[J];新东方;2008年10期

5 ;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以“三月三”节庆为平台 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品牌[J];今日海南;2009年04期

6 詹贤武;;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同源论[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涂刚鹏;陈思莲;;海南黎族原始宗教信仰形成原因及其特征探析[J];前沿;2010年19期

8 贾益;;黎族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9 沈跃春;;社会阶层分化与工农利益保障问题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5期

10 琼州大学课题调研组;;发展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坚持的“多元一体”理念与“政治基础”——海南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调查[J];琼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纲;广州福彩开拓销售渠道 刮刮乐销售店进商业街[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马昌博邋柳天伟 蔡木子;权威专家解读胡锦涛与网民交流[N];南方周末;2008年

3 蔡释虎邋(媒体人士);岂可“不在其位照享其禄”[N];广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孙乐明;区域自治:民族地区发展的驱动力[N];海南日报;2007年

5 特派记者 黄晓华;将我省贫困市县和少数民族市县纳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助范围[N];海南日报;2006年

6 陈星博;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区建设[N];中国社会报;2004年

7 杨春虹;非民族地区一律不得建民族风情村[N];海南日报;2006年

8 杨胡;上海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N];中国社会报;2006年

9 欧周;民族识别工作的三个阶段[N];中国民族报;2002年

10 本刊特约撰稿人 黄茂军;户籍改革的终极是自由迁徙[N];黄山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宗英;高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社会学分析[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2 王进纲;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流动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马政;面向和谐社会构建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福特;佛得角中国移民的生存状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晓勤;我国现阶段权力腐败的特征与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陆巍戌;大都市住房排斥与高学历新移民的社会流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春梅;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0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0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