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壮族传统文化的存续与变迁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壮族传统文化的存续与变迁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壮族是中国南方的土著民族,具有独特的形成发展机制,形成了绚丽多姿而又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壮族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特别是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中诸方面内容依然在壮族儿女的血脉延续中口耳相传,让人不由自主地蹈袭。另一方面,社会的急剧转型深刻地改变了壮族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既加速了壮族传统文化的解体与消散,又促进了壮族传统文化的调整与重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推动着壮族儿女创新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使其达到新的形态。
[Abstract]:Zhuang is China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south,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med a unique, colorful and unique charm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n the one hand,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Zhuang nationality, especially the deep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still in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mouth Zhuang children, let a person can't help to us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apid social transition ha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economic basi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not only accelerated the disintegration and disappearance of Zhua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adjust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Zhuang childre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reach a new form.
【作者单位】: 广西百色学院政治与法律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创新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13CDJ025)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业人口占比为82%以上,整体上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党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前30年的经验与教训,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步入全面工业化的阶段,快速由农业社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覃乃昌;20世纪的壮学研究(下)[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2 吴国阳;吴德群;;市场经济对壮族民间文化变迁的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3 黄世杰;;壮族族群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刘宝俊;;语言与民族感情[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明水;;关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防止腐败滋生的对策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10 李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两种文化的融合[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权政;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杰弗理G·巴罗;方明;;宋代中越边境的少数民族——壮族[J];印度支那;1989年01期
2 李龙章;“楚国南界已越过南岭”质疑─—兼谈两广青铜文化的来源[J];广东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3 李富强;;壮族是创造的吗?——与西方学者K.Palmer Kaup等对话[J];桂海论丛;2010年02期
4 徐杰舜;平话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续)——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5 孟慧英;布依族的神话与宗教[J];贵州民族研究;1987年04期
6 李甫春;小议壮族支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王亚文;壮族土僚的历史来源及古今分布初探[J];昆明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8 黄桂秋;壮族民间麽教与布洛陀文化[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9 覃彩銮;广西来宾壮族盘古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10 何正廷;壮族麽教文化探讨[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建华;;正确把握社区文化的时代特征[J];群众;2007年10期
2 禹玲玲;;文化生活[J];中国残疾人;2010年12期
3 ;文化生活[J];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24期
4 曹巧兰;;更加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J];唯实;2013年01期
5 纪胜;解决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J];党建;1994年09期
6 ;文化生活[J];石油政工研究;1994年04期
7 ;文化生活[J];石油政工研究;1995年02期
8 ;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J];消费经济;1997年06期
9 一中;职工盼望有个阅报栏[J];兵团工运;1997年09期
10 ;文化生活[J];山东水利;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明堂;陈明九;;对农村生活文化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2 李美;;文化(艺术)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2008山东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玉英;;文化要在共建共享中繁荣[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4 丁光勋;;关于我国城市老年文化消费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5 黄丽云;;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对策——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调查[A];农村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C];2009年
6 黄丽云;;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对策——福州市农村青年文化生活调查[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7 朱应海;井润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我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8 ;丰富老人文化生活 欢度快乐晚年[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9 裘君谟;;关于新一轮文化长廊创建工程的若干问题[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10 蔡敬云;;关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思考和建议[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玉英;文化建设要实现共建共享[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武福臣邋通讯员 郭永旺;郭矿公司让职工共享文化成果[N];邯郸日报;2007年
3 刘小萍;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文化自觉[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叶志坚;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N];福建日报;2009年
5 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厅长 冯韶慧;着眼时代新要求 践行文化新理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郭小玲 龙昆 本报记者 王小刚;“文化搭桥”让关爱温暖人心[N];南昌日报;2012年
7 记者 王文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N];喀什日报(汉);2012年
8 记者孙晓华;落实十八大精神 巩固文化成果[N];抚顺日报;2012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杨一帆;新文化生活 映衬美丽乡村[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记者 杨军;兰州火车头影城活跃职工群众文化生活[N];人民铁道;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文基;越南城市文化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蔡建芳;参加文化生活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胡神松;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文化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子怡;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侔卫;文化遗存与地方互动:海龙屯土司文化遗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赵翔,
本文编号:1393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3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