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农民可持续生计优化策略探究
本文关键词: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农民可持续生计优化策略探究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滇桂黔 石漠化片区 贫困农民 可持续生计 优化策略
【摘要】:借鉴可持续生计理论可选择到一条系统、协同、发展地解决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优化策略与路径。一是治理脆弱化环境,采取政府主导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保护、培育可持续生计相结合的攻坚克难新举措;二是采取生计资本优化策略,实行五大资本并举运作的方针;三是政策倾斜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相结合的策略;四是巧借外力与激活内生动力相结合培育扶贫产业的策略。最终实现石漠化片区的善治与贫困农民生计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Abstract]:Us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heory for reference, we can choose a system to cooperate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path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of poor farmers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gion of Yunnan, Guangxi and Guizhou. First, we can manage the fragile environment. We should take the government-l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foster a combin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Second, we should adopt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the livelihood capital and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carrying out the operation of the five capital at the same time; The third is the strategy of combining the policy inclination wit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Fourth, the strategy of combining external force and activating endogenous power to foster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goal of good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poor peasants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region.
【作者单位】: 中共广西百色市委党校;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优化研究”(14AMZ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克难与贫困农民可持续生计优化策略的选择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表明,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把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列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作为重点扶贫开发区。该片区处在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区境内,涉及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陆五一;李yN雯;倪佳伟;;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大维;;生计资本视角下连片特困区的现状与治理——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为对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叶敬忠;孟英华;;土地增减挂钩及其发展主义逻辑[J];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10期
3 郑岚;李华胤;;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生计模式的历史演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年01期
4 张华山;周现富;;水库移民可持续生计能力分析——以阿坝州典型水电工程为例[J];水利经济;2012年04期
5 陆五一;刘曜;;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失地农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04期
6 唐素云;齐振宏;李欣蕊;;生计资产对规模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的影响实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宗潭;生计资本视野下的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佰林;基于生计视角的农户转户退耕决策[D];西南大学;2012年
2 卿章艳;基于生计资本视角下的农村贫困代际传递[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梁玮;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分析[D];南昌大学;2012年
4 林昊;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结构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洋;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汶川地震灾区贫困村的减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古帆;连片贫困地区生计问题与协同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2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3 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4 孙绪民;周森林;;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理论探讨;2007年05期
5 魏顺泽;;城市建设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路径[J];农村经济;2006年08期
6 李琳一;李小云;;浅析发展学视角下的农户生计资产[J];农村经济;2007年10期
7 徐鹏;徐明凯;杜漪;;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的整合与应用研究——基于西部10县(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状况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8年12期
8 杨云彦;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3期
9 李斌,李小云,左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04期
10 赵兴玲;骆华松;黄帮梅;李燕冰;;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探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府;刘开津;喻丹;张玲玉;刘开津;霍庆涛;娄万海;;贵州全面打响石漠化治理攻坚战[J];当代贵州;2008年20期
2 娄万海;;贵州石漠化治理的历史路线图[J];当代贵州;2008年20期
3 程剑平;;以空中水资源为切入点创新石漠化治理——来自滴灌王国以色列的启示[J];当代贵州;2009年07期
4 王录生;;石漠化治理如何搞好试点工作[J];当代贵州;2010年06期
5 广巨雄;;黔桂湘渝石漠化治理工作的考察报告[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6期
6 刘肇军;;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贵州石漠化治理[J];理论与当代;2006年08期
7 刘开津;;行走,在石头与树之间[J];当代贵州;2008年20期
8 严奇岩;;从跨学科视野看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J];理论与当代;2009年03期
9 粟雄飞;尹文嘉;甘日栋;;广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范例探讨——以广西马山县“弄拉模式”为例[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10 李仕蓉;冯开禹;;石漠化治理区外出民工政治参与的调查[J];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精心组织 真抓实干 扎实推进石漠化治理工作[A];中国西南石山地区第四次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罗娅;;石漠化治理—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变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曾庆良;郝菊海;;毕节生态试验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对策探讨[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但文红;彭思涛;;农村生计模式变迁与石漠化治理政策调整研究——以紫云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罗桂湘;;广西石漠化及其气候因素初探[A];2006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建华;邓琴;丁卫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毕节试验区石漠化治理[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7 李克斌;;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探讨——以贵州省六枝特区为例[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温远光;陈放;朱宏光;赖家业;刘京涛;吴庆标;;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建平;许奇聪;;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唐明榜;杨元熙;;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蒋秋;广西石漠化治理经验值得大力推广[N];广西日报;2006年
2 蒋卫民;成思危论广西石漠化[N];广西日报;2006年
3 齐联 李惠均 陈永生;国家应尽快启动石漠化治理工程[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武荔霞;治理石漠化 广西人民的希望[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5 蒋桂雄;广西石漠化亟待治理[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肖克 刘久锋;贵州:治理石漠化刻不容缓[N];农民日报;2006年
7 李红梅;治理石漠助农脱贫[N];人民日报;2007年
8 李红梅;倾情关注石漠化[N];人民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周丽燕;启动实施石漠化治理专项工程[N];人民政协报;2006年
10 周丽燕;广西石漠化亟待治理[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皇甫江云;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石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王德光;基于系统理论的小流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素红;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6 卢红梅;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谭秋;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起伟;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璞;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调查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牛海波;基于遥感技术在广西忻城县石漠化调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盈斌;岩溶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与治理工程设计[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占明;基于案例推理和智能算法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优选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张撬华;广西石漠化治理模式案例库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闫妍;广西岩溶区县级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吴克华;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效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静;酉阳石漠化现状评价及分区治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曲道凯;论石漠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法律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92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39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