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洱海地区的祖源叙事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本文关键词:大理洱海地区的祖源叙事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理洱海地区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层叠起"驳杂"的社会记忆与"歧异"的文化传统。这些记忆与传统一同成为居住于该地域空间中的"名家大姓"处理其身份叙事的历史文化资源。因应不同的社会历史情境,他们的身份叙事大致呈现出在华/夷祖源之间"摇摆"的特点。不过,作为一种身份建构策略,祖源叙事与族群认同及其变迁之间并不存在结构性的对应关系。一个人群祖源叙事的改变亦并不必然使其获得新的族群身份。其祖源叙事的这种"摇摆"与地方和国家历史关系的复杂性有关,亦与处于华夏边缘的这一地域社会在特定社会情境下的内在建构方式有关。
[Abstract]:The speci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rhai Lake area in Dali overlapped with the "complicated" social memory and the "divergent" cultural tradition. These memories and traditions together became the "great family name" living in the regional space. To deal with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its identity narration, and to adapt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historical situations. Their identity narration generall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winging" between China and Yizu, but as a strategy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ere is no structural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ncestral narration and ethnic identity and its vicissitude. The change of the narration of a group's ancestral origin does not necessarily make it acquire a new ethnic identity. Related to the complexity of local and national historical relations.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of this regional society in the specific social context.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云南大理洱海地区民间文献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号:10BMZ037) 2011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大理洱海地区白族民间文献(墓志铭与族谱)的历史人类学研究”(项目号:HZ2011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伊佩霞(Patricia Ebrey)认为,“姓氏”是中国周边的非汉部落社会卷入“华夏我族”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媒介[1](P11~36)。王明珂亦认为,中国近代炎黄子孙的国族建构有其历史性的基础,许多中国非汉族群的统治家族及中国域内的中下层家族,往往透过“姓氏”的获得以及与此相扣连之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辉;;方国瑜的云南民族史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2 王启元;;苍雪与木增交游因缘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年02期
3 杨瑞华;忧国忧民千秋笔——论赵藩诗词的人民性[J];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侯冲;《白古通记》的作者考辨——兼与赵应宝先生商榷[J];大理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5 张建雄;旅行者与白族文化[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赵向军;;南诏王室崇信佛教的始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朱安女;;白族“苍洱境”理想家园的文化生态书写[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王艳钧;;浅论儒释道伦理学说与鸡足山文化的融汇贯通[J];佛教文化;2009年06期
9 杜凯鹤;赵秀云;;菩萨在云之南:司徒班钦在云南的活动及其艺术影响力[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02期
10 张汝梅;;洱海区域的原始文化探析[J];甘肃科技;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光荣;;儒学对白族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宝根;;徐霞客对水资源的高度关注及其给后人的启示[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朴城军;南诏大理国观音造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王莉莉;云南民族聚落空间解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张翠霞;神坛女人:大理白族村落“莲池会”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柯;强势文化碰撞中的传承与流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茜;白族建筑门窗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建富;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白剧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4 和晓瑜;当代丽江九河纳西族与白族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张秋霞;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丁武波;大理诺邓村山地白族聚落与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跃;大理巍山回村“东莲花”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钱肖桦;大理白族民居院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晓薇;白族农村社区养老文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孙丹婷;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技艺精神[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商勾结毁掉大理情人湖[J];共产党员;2010年14期
2 杨国祥;;洱海之滨稻谷香[J];中国民族;1982年09期
3 ;阿细人来自哪里[J];中国西部;2007年01期
4 肖育文;;家在云南的蒙古族[J];中国民族;2009年03期
5 张丽芬;;白族本主崇拜——以大理市湾桥镇向阳溪村为例[J];今日民族;2010年07期
6 陈华山;;对白族传统文化的反思[J];大理文化;2008年01期
7 张海超;;大理洱海地区白族葬礼研究——兼论“礼”的视角在人类学仪式分析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广角镜[J];中国民族;1989年06期
9 何永福,舒家骅;白族本主的形成及其流变[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李小敏;风花雪月钟灵秀:大理白族[J];神州学人;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光荣;;儒学对白族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叶智彰;;云南永胜的客家人[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赴永胜调研组;叶智彰;;客家人及其后裔在云南永胜(调研报告)[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宝;洱海环保 志愿者在行动[N];大理日报(汉);2009年
2 新华社记者;洱海“填湖”别墅:仍在腐败仍在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杨于泽;情人湖被钱权绑架不合基本道义[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4 记者 王丽;扶贫济困献爱心 共建和谐促发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沙洲 吴铸城 然玉 (本报记者 吴铸城);一名副州长的坠落轨迹[N];中国商报;2010年
6 刘效仁;双开+罚款=合法化 让法律尊严扫地[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跃萍;涉洱海地产案,大理原副州长被“双开”[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潘晓玲;如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我省受灾地区积极组织生产自救[N];云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涂序波 通讯员 赵荣兵;大理市千方百计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N];大理日报(汉);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德信;大理周城村的神yG供奉与文化选择[D];云南大学;2012年
2 段波;文化互动中的白族本主信仰流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乔舒琪;侬智高跨国崇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09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0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