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日常生活中的“族性”——关于民国时期甘孜藏区汉人移民的社会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8-01-23 21:34

  本文关键词: 甘孜藏区 民国时期 汉人移民 族性 族群认同 地域认同 族际互动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民国时期甘孜藏区的汉人移民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的职业构成、社会地位及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考察,并对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日常的民间交往中,无论是移民群体,还是本地族群,其"族属"意识都处于"自在"的状态中,与血缘、地缘、职业、阶层等其他与"身份"相关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汉人移民在本地社会的地位更多地与职业、财富等因素相关,而与"族属"关系不大。同时,汉人移民的"本地化"与本地族群的"汉化"是同一个社会进程的两个方面。对于迁移时间较久的汉人移民来说,他们对居住地的"地域认同"可能会超越"族群认同",而构成其行为选择的主要逻辑。
[Abstract]:Taking the Han immigrants from Ganzi Tibetan area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object of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occupational composition, social status and identity of this group. And the motive mechanism behind it was discussed. The study found that in the daily folk communication, whether the immigrant group or the local ethnic group, their "clan" consciousness is in the state of "freedom", and related to the blood. Geography, occupation, class and other factors related to "identity" are intertwined. The status of Han immigrants in local society is more related to occupation, wealth and other factors, but not to "clan". At the same tim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immigrants and "Sinicization" of local ethnic groups are two aspects of the same social process. Their "territorial identity" of their place of residence may transcend "ethnic identity" and form the main logic of their choice of behavio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在关于西藏问题的国际争论中,汉人移民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领域[1]。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学者们已针对进入藏区的各类汉人移民群体——例如拉萨的小商店业主[2]、拉萨周边的菜农[3]、拉萨的出租车司机[4]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内容包括他们的来源、数量、生计方式、关系网络、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马戎;旦增伦珠;;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3 葛婧;曲立娜;;拉萨出租车行业流动人口调查[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4 王娟;;边疆自治运动中的地方传统与国家政治——以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康人治康”运动为中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马戎;;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差异、职业差异和族群差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谢红江;廖明安;江国良;高瑛;陈栋;李晓军;;四川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构想[J];北方园艺;2011年19期

4 唐小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2期

5 赵春丽;李捷;;从民族国家到公民国家——构建和谐民主的民族关系的新思路[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6 阿绒呷措;周翔飞;罗敏;;川西康巴藏戏五大流派的渊源及发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卢阳凌冰;;浅析当前我国民族政策的导向之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8 罗敏;周翔飞;阿绒甲措;;“雪山上的牡丹”——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巴藏戏五大流派之巴塘藏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8期

9 杨长虹;;《刘赞廷藏稿》研究[J];中国藏学;2006年04期

10 赵艾东;;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史德文在康区打箭炉的医疗活动[J];中国藏学;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白永利;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唐卫青;“灵”与“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次富;少数民族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贾靖;利益协调视野下的中央治疆新方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能;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基督教少数族群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静峰;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赵磊;包头市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史莎莎;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江荣;东乡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楚汪洋;拉萨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金兰;湖南维吾尔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莲,李秀森,王宗谟;出租车司机职业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2 杨莉锋,徐虹;出租车行业呼唤“减负”──对鞍山市出租车行业收费情况的调查[J];辽宁财税;2000年12期

3 邸永君;“民族”一词见于《南齐书》[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4 罗绒战堆;西藏的汉族人口及相关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4期

5 王树新,巴巴拉·安德森,陈华,刘金云;西藏拉萨市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J];人口与经济;1998年06期

6 马戎;西藏自治区的区内人口迁移[J];人口研究;1993年05期

7 马戎;西藏的经济形态及其对区域间人口迁移的影响[J];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01期

8 黄天华;;民国西康格桑泽仁事件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马戎;拉萨市区藏汉民族之间社会交往的条件[J];社会学研究;1990年03期

10 黄天华;;刘文辉与甘孜事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晶晶;;当代民族主义视角下的民族、族性与民族国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丁瑶;;“族性”一词在中国的运用[J];民族论坛;2013年09期

3 王希恩;全球化与族性认同[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王敏;;“巴扎”(集市)里的族性认同与认同变形[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彭兆荣;实践于历史与想象之间——客家群族性认同与宁化石壁公祭仪式[J];思想战线;2001年01期

6 文龙;杨芬;;社会主义民族:天高地阔养族性——中央“12条”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三[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严庆;;族性与族性政治动员——族类政治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管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6期

8 王剑峰;;西方比较政治视野中的族群动员:理论与局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刘玲;裴圣愚;;王希恩:民族过程、族性理论与当代民族问题解析[J];民族论坛;2014年06期

10 张跣;;“汉服运动”:互联网时代的种族性民族主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雨茂;杜治锋;;家族性遗传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8年

2 周晓华;魏卫平;;非家族性散发性Romano-Ward综合征1例[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卜训亚;;家族性间质肾炎一个家系5例报告[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孔晶;王鸥;聂敏;宁志伟;姜艳;李梅;夏维波;孟迅吾;邢小平;;12个家族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孔晶;王鸥;聂敏;宁志伟;姜艳;李梅;夏维波;孟迅吾;邢小平;;12个家族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陈尚梅;;论章法之族性[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7 彭政;谢聪颖;李文峰;张力;邓霞;吴式绣;;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突变与家族性鼻咽癌的相关性[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彭妍钰;于波;李阳;赵卫华;庞雪峰;程颖;李敏;于亚媛;胡健;齐国先;;家族性短QT间期患者的治疗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许晶晶;王彩虹;危阳洋;董继扬;蔡淑惠;陈忠;;家族性甲亢患者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赵峻;向阳;万希润;崔全才;黄尚志;;家族性复发性葡萄胎存在遗传异质性[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希恩;族性与族性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通讯员 申伟 文勇 建好;日照供电春检消除家族性缺陷[N];中国电力报;2011年

3 马捷 汪敏;遗传性家族性肾病有了规范筛查流程[N];健康报;2005年

4 李亚容;国家图书馆出版《族性史料丛编》[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李爱东 张春燕 濮良平;追根溯源 消灭设备家族性缺陷[N];国家电网报;2009年

6 张中桥;我国胃癌发病有家族性倾向[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吴伟农;美新发现导致家族性前列腺癌的基因[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靳宁宁;明末清初才女群体家族性特征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3年

2 王艳;族性结构的计算机辅助标引及结构词典的建立[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杜世清;基于动态链接库技术的族性化学结构检索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瑛格;论家族性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冲突[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5 孔晶;家族性及综合征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樊宇芳;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朱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8 杨帅;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58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58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2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