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语境下侗寨鼓楼政治公共领域的变化
本文关键词: 侗族村寨 鼓楼 媒介化 政治公共领域 大众传媒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鼓楼是侗族村寨传统的政治公共领域,媒介化生存的今天,大众传媒深刻地影响着鼓楼传统功能的实现和发展。通过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3个侗族村寨的调查发现,大众传媒对侗族鼓楼生活的影响,既体现在鼓楼自身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上,又体现为鼓楼政治功能的分化方面。加强侗族政治公共领域的科学建设对于侗族村寨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 Drum Tower is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public domain of Dong village. The mass media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re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function of the drum tow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hree Dong nationality villages in Dupao Township of Dong Autonomous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mass media has an impact on the life of the Dong nationality Drum Tower. It is reflected in the changes i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Drum Tower itself. 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public domain of Dong nationa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f Dong nationality villages.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传播与湖南省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2010YBB259)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农村,在中国是一个不该忽略却常被忽略的区域。农村的现代化制约着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而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决定着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相对偏僻落后,这些地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更为迫切重要。如何搞好少数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姜大仁;侗族政治遗产资源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2 王宝霞;;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年03期
4 邵培仁;彭思佳;;信息低保:构建信息公平社会的基本保障[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严昌洪;侗寨鼓楼的起源与功用新论[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兆良,朱梅福;简析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兼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9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管在高;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中介组织概念之辨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冉明仙;;“公益电视”核心理念的当代反思与重塑——从重庆卫视打造“全国首家公益频道”说起[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顾雪松;;网络媒介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9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10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万红霞;电视新闻软评论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培仁;;信息公平论:追求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玉姣;三江侗族村寨的地理环境与民族历史变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彭谦;诗的故乡 歌的海洋——侗族[J];神州学人;2002年04期
3 曹端波;稂丽萍;;侗款与侗族的家族组织[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石林;侗族三大文化瑰宝[J];民族论坛;1995年04期
5 杨筑慧;“三江”行记[J];今日民族;2004年08期
6 廖君湘;;侗族传统社会群际关系的层面、特征和影响因素[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曹端波;;侗族“萨岁”崇拜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10期
8 黄梅;;侗族侗款制度的运行过程及其基础[J];民族论坛;2011年12期
9 卢燕;;广西龙胜宝赠村侗族的萨岁信仰[J];传承;2009年20期
10 黎曦;;本刊编辑部发起“捐助侗族同胞度过寒冬”活动[J];中国民族;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世瑞;;危机情境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以汶川大地震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映;南京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N];新华日报;2002年
2 焦世东;给电子政务一个支点 撬起整个数字福建[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3 杨箫羽;从江: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红;医改在即 定点医院受关注[N];江苏经济报;2000年
5 苏红 仲崇山;我省举办活动纪念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N];新华日报;2004年
6 ;献出一片爱心 托起一方晴空[N];福建日报;2005年
7 记者 陈建斌;永辉斥资百余万发放“爱心卡”[N];福州日报;2005年
8 林永平;政府信息化“大众套餐”引来“外包”[N];中国商报;2003年
9 博士 刘保华;什么是网络问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省民政厅为海啸灾区发起募捐[N];山西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斌;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政治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海山;从款约到村规民约的侗寨治理法文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牧;从依生走向共生[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3 阙跃平;民族学视野下的侗族风雨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杜楠;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沟通探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吴转转;应急管理中的风险沟通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8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5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