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及其反思——当代西方生态人类学的新视野
本文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反思 生态人类学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最近20年,西方生态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发生了深刻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性语境中地方性知识的边缘化与再发现,生态上的"高贵野蛮人"神话之颠覆和迈向实践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方性知识的限度、权利及与全球和地方政治关系之反思。文章对这一转变和地方性知识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重点对地方性知识的反思进行剖析,并阐明这些研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
[Abstract]:In the last 20 years, the study of local knowledge in western ecological anthropolog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the marginalization and re-discovery of local knowledge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ty. The subversion of the mythology of "noble barbarians" in ecology and the study of local knowledge towards the field of practice, the limit of local knowled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local knowledge, focuses on the introspection of local knowledge, and clarifi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se studies to domestic related research.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C9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坚;邢启顺;;文化批评——文学批评与文化人类学的共同转向[J];大家;2010年20期
2 段红坤;陈歌朗;;民族文化传承中“文化自觉”的重要性——以新平县“花腰傣”民俗旅游为例[J];大舞台;2011年02期
3 雷晴岚;;试论我国南方生态环境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李晶晶;;浅析民族舞的教学[J];歌海;2009年01期
5 周俊满;陈芸先;;区域性民族旅游开发条件与策略分析——旅游人类学视角[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徐赣力;发展民俗旅游与保护民族文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陈庆德;经济人类学对商品分析的文化视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段颖,杨慧;文化人类学的哲学内涵、经验与理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孙九霞;珠江三角洲外来企业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下)——以深圳中成文具厂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杨昌儒,潘梦澜;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黄浩邦;周梅清;;促进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农村传统文化良性互动的思考[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青梅;;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及其变迁——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为个案[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臧雷振;黄建军;;治理类型的多样性演化与比较——求索国家治理逻辑[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朱军;;现代都市边缘知识人的身份认同困境——以亭子间文人为例[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6 曾一果;;身份的标识:大众媒介与都市空间的再生产[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7 刘高见;;新媒体语境下受众阅听行为变化初探[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龙柏林;;生态风险生成的三重追问[A];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文硕;民间金融习惯法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5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马克继;云南回族农商文化传统与经济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炯;云南基督教堂及其建筑文化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杨雄;“害羞”之墙[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屈兰;民俗旅游与土族民族社区变迁[D];兰州大学;2011年
6 温红叶;传统何以形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宋钦年;清末民国时期西南基督教传播对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于庆霞;武定洒普山小村苗族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杨冬燕;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刘一;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的演变与更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新生;;原来民意是可以选择的——《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随想[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2期
2 周俊华;秦继仙;;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地方性知识的价值与民族的现代发展——以纳西族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鉴;安富海;;地方性知识视野中的民族教育问题——甘南藏区地方性知识的社会学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林丽妍;;理解地方性知识——读《地方性知识》[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5 卢风;;地方性知识、传统、科学与生态文明——兼评田松的《神灵世界的余韵》[J];思想战线;2010年01期
6 欧阳佩瑾;;民族地方性知识的隐性表象及其显性化[J];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次仁多吉;翟源静;;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成、运行及其权力关联[J];思想战线;2011年06期
8 李技文;;民族传统知识的内涵及其特征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朱俊瑞;赵[,
本文编号:1496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49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