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的中国大陆人类学学科建设: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分离以及人类学发展的多元路径
本文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学 学科建设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1980年初学科恢复以来,中国大陆人类学学科建设,呈现一种多元路径的局面:民族学逐渐发展为一门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则呈现两种路径:构建独立的大人类学,以及构建与社会学密切关联的社会/文化人类学。
[Abstract]:Since the subject restoration in early 1980,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anthropology in mainland China has presented a multi-path situation: ethnology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with "nationality"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grand anthrop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 cultural anthropology closely related to sociology.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分类号】:C912.4;C95-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贾莉莉;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张传恩;文太林;;农村劳动力回归创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以安徽省金寨县关庙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6 刘进才;京派小说还乡叙事的文化内涵及美学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卢保娣;浅析《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经济学意义[J];北方论丛;1996年03期
10 潘修华;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建设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立彬;;从“文化”到“文化学”: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经历[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莉莉;;中部六省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秀丽;;平教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4 许纪霖;;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知识分子交往网络[A];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2 帕哈尔丁·伊沙米丁;维吾尔传统工艺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3 唐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冯卫民;欧洲民族过程与欧洲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翌;我国公司治理文化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敏;农村社区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郭艳辉;竞争优势与组织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兼论邯郸市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中小企业[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辉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动力与空间[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刚;我国证券交易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方远平;多元文化空间冲突与融合的理论分析与区域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戴红亮;“女”部字语义与文化内涵透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宾建光;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周艺;广西侗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马佑红;农村迷信与农村社会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毅;;土家族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马威;;民族知识体系建构的民国源流[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3 潘怿晗;;民族文化资源价值的生态民族学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贾伟;李臣玲;;贵南县龙羊库区移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光大;韦光化;;全球化世界中的现代民族学研究价值[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后记[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3 王欣;;试论民族认同的相对性——以民族学田野调查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5 叶智彰;;试从自然科学角度探讨客家源流[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叶智彰;;从人类学和遗传学角度探讨客家民系本质[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8 柏贵喜;;都市回族社区及其对回汉族关系的影响——关于武汉市的个案研究[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9 杨桂萍;;进一步开拓中国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访民族学专家宋蜀华先生[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10 张江华;;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有待解决的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星亮;关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牛锐;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吴晋婷;从《九寨风情》的出版引发的对民族学研究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李杨乐;建设有西南民族特色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徐黎丽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非传统安全视界下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春海;“用脚做学问”的民族学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赵岚;发展中的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李澜;把我国民族学研究推向新高度[N];光明日报;2008年
9 牛锐;蔡元培:研究民族学以终老[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洋;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魏志龙;多重情景下的学术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谢立宏;宁夏固原饮河村回族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马海寿;当代新疆昌吉地区回族生计方式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花蓝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2 吴银玲;葛兰言《中国人的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钟文烘;利益与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韩彦婷;底边社会的创造[D];兰州大学;2012年
6 何良俊;何谓侬人?[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7 郭育晗;现代化进程中的壮族社会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8 陈睿;嘉绒藏族村落人际关系探析[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杨文法;空间秩序与社会行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松木滩村汉族群体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刘志娟;白裤瑶“油锅”组织及其社会功能[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03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50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