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藏彝走廊:族群互动背景下的多续藏族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05:38

  本文选题:多续藏族 切入点:族群互动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分析多续藏族多元认同的发展和民族认同的强化,以及与多族群互动的关系。在族群互动的过程中,政府的强势介入对多续文化的变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多续藏族的族群认同和民族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Abstract]:Through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field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pluralistic identity, the strengthening of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and ethnic interaction. The strong interv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ange of multi-culture, and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Tibetan nationalit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分类号】:C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晓文;;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研究:汉彝文化边缘的冕宁多续藏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2 龙西江;;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下)[J];西藏研究;1991年03期

3 孙宏开;;尔苏(多续)话简介[J];语言研究;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杰;;俄罗斯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和人员概况[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2 朱丽双;;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回顾[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3 袁晓文;陈东;;尔苏、多续藏族研究及其关系辨析[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4 肖杰;;印度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及人员概况[J];中国藏学;2011年S2期

5 申晓虎;阿旺嘉措;;传教士视野中的川藏地区苯教[J];中国藏学;2013年03期

6 张冰妍;王确;;北美汉学家韩南之研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金瓶梅》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杜永彬;;更敦群培与乔治·罗列赫的关系[J];中国藏学;2014年04期

8 甲央;霍巍;;20世纪西藏考古的回顾与思考[J];考古;2001年06期

9 李乐;;从多续藏语的保护探讨中国民族文化自觉之路[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10 龙圣;;地方历史脉络中的屯堡叙事及其演变——以四川冕宁菩萨渡为例[J];民俗研究;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4 宋朝阳;西藏产业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力;清代蒙古与西藏格鲁派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马啸;17至18世纪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晓梅;俄罗斯对藏文史籍的翻译及其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王治国;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D];南开大学;2011年

9 荣立宇;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张冰妍;北美汉学家韩南文学活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航;明代内地藏传佛教民间流布考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谷金;探析“藏独”势力的幕后推手[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冬云;内地西藏班历史教育的特殊性及其教学改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俊波;汉藏边缘的尔苏藏族[D];四川大学;2007年

5 郝秀;试析晚清关于西藏问题的对英交涉[D];吉林大学;2008年

6 马晓梅;西藏的穆斯林[D];兰州大学;2008年

7 郭龙岩;内地西藏班(校)藏族学生跨文化成长的社会化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8 央金卓嘎;论西藏地区的一妻多夫习惯婚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黄晶晶;甘南藏区藏式建筑适应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徐亮;1684-1842年拉达克与中国西藏的政治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童恩正;;四川西南地区大石墓族属试探——附谈有关古代濮族的几个问题[J];考古;1978年02期

2 唐嘉弘;;试论四川西南地区石墓的族属[J];考古;1979年05期

3 张增祺;;西南地区的“大石墓”及其族属问题[J];考古;1987年03期

4 刘世旭;凉山的考古与民族[J];四川文物;1992年04期

5 刘弘;;川西南大石墓与邛都七部[J];文物;1993年03期

6 李绍明;邛都夷与大石墓的族属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7 龙西江;;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上)[J];西藏研究;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树民;;藏彝走廊——区域研究的沃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2 王铭铭;;藏彝走廊——多学科区域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3 吴其付;;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4 石硕;;关于认识藏彝走廊的三个角度与研究思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郭岚;;袁晓文、李锦的《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段渝;;藏彝走廊与丝绸之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7 曾现江;;吐蕃东渐与藏彝走廊的族群互动及族群分布格局演变[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石硕;;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9 陈心林;;藏彝走廊研究刍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王铭铭;;初入“藏彝走廊”记[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硕;;藏彝走廊:一个独具价值的民族区域——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与区域[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2 刘复生;;族群问题三议——以藏彝走廊民族为例[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刘辉强;;藏彝走廊的民族语言[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4 尚云川;;“藏彝走廊”的民族语言文化特征[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曾现江;;藏彝走廊的蒙古祖源记忆与传说概论[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6 孙宏年;;20世纪的西康建省与藏彝走廊地区的发展初探[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7 艾南山;;藏彝走廊的地缘环境和发展刍议[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8 石硕;;神的居所:藏彝走廊中的碉楼——从民族志材料看碉楼起源的原初意义与功能[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白志红;;藏彝走廊中“藏回”的民族认同及其主体性——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藏回”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10 邓平;;藏彝走廊“锅庄贸易”的机制和启示[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绍明;费孝通论藏彝走廊[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石硕 梁枢;藏彝走廊:思想的源地[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宋明;“藏彝走廊”上的凉山亮点多[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闵克;“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社会文化互动”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张原;对“藏彝走廊”的人类学审视[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周万任;尔苏藏族瑰宝——《母虎历书》[N];中国文物报;2014年

7 记者 陈四四;麦坪遗址 佐证藏彝走廊文化交流[N];四川日报;2006年

8 齐健;藏彝走廊沟通中国南北丝绸之路[N];西部时报;2009年

9 郑少雄;康定土司与“藏彝走廊”(上)[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现江;胡系民族与藏彝走廊:以蒙古族为中心的历史学考察[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爽;藏彝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2 陆刚;互动与相融[D];北方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灿松;白族商人与“藏彝走廊”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登凤;九龙县藏彝走廊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任福佳;藏彝走廊“锅庄贸易”的机制和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4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14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1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