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娘家的礼物——关中地区追节习俗中的姻亲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5 07:04

  本文选题:馈赠 切入点:娘家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追节是关中地区流传已久、至今还在进行的一种民俗现象,且在当地素有"不追节,人烟缺"的民谚。在文化层面上,追节习俗深受儒家生育观念的影响。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因为姻亲的良好运作是建立在嫁出女性潜在生育能力上,所以嫁女之家和该女性担负了更多生育压力。为此,在该女子生育之前,娘家父母会在节令时向新婚夫妇馈赠富含生殖隐喻的礼物,以促其生育。在该女性生育之后,追节的馈赠者和受礼者转换为甥舅,礼物中充满保育意象。等到孩子成年后,舅舅会得到外甥延迟性的礼物回报和在仪式上的尊贵地位。同时,追节的过程也是嫁女家族积极、主动地经营姻亲关系的过程。
[Abstract]:Festival chasing is a folk phenomenon in Guanzhong that has been circula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is still going on, and there is a popular saying in the area that "not chasing festivals, people are short of people." at the cultural level, the custom of chasing festivals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fertility. At the social relations level, i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fertility. Since the good functioning of in-laws is based on the potential fertility of a woman, the matrimonial family and the woman bear more reproductive pressure. For this reason, before the woman gives birth,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parents give a gift rich in reproductive metaphors to the newlyweds to procreate. After the woman gives birth, the giver and the giver are converted to a nephew, the gift is filled with protective images. When the child reaches adulthood, The uncle will receive a late gift return from his nephew and a respectable position in the ceremony.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festival is the process of actively managing the in-laws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riage family.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K89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刘军;王询;;中国南北方汉族居住区宗族聚居的地域差异[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李霞;女性主义人类学与汉人亲属制度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5期

4 黄本莲;《民国民法典》对传统家庭财产制度的改造[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冯同庆;国家、企业、职工之间关系的社会转向——家族企业职工参与的案例研究[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杨毅;文化认同与生活主体——经济人类学视野中的集市聚居形态研究综述[J];规划师;2005年11期

7 李霞;人类学视野中的中国妇女——海外人类学之汉族妇女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8 容观鉏;关于结构功能分析——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六[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孙庆忠;都市村庄:南景——一个学术名村的人类学追踪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农辉锋;家屋的建构与人观的叠合——宜州“百姓人”家屋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卞利;;作为村规民约的明清徽州族规家法初探[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杨念群;;“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建嵘;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以岳村为表述对象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春生;区域政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珠三角农村村治变迁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邹s,

本文编号:1614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14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