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影响下的摩梭家屋形态——基于男性角色的考察
本文选题:摩梭家屋形态 切入点:旅游发展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旅游发展对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文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泸沽湖周边的摩梭人拥有独特的依母系血缘传承大家庭形态。现代化进程以及旅游发展背景下很多地区摩梭人的家庭形态发生了不同趋向的变化。本文运用质性研究和数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男性在摩梭社会所扮演的角色这一视角切入,对开发旅游的落水下村和未开发旅游的开基上村以及环境极端闭塞的利加咀三个摩梭社区进行截面比较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在形式上使传统摩梭家庭形态得以维系,这是社区旅游管理体制、经济条件以及婚恋选择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男性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是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前沿问题的尝试性研究,从男性视角切入问题,是对国内相关研究中男性研究缺失现状的有益补充。
[Abstract]:Tourism development has many influences on the social culture of ethnic tourism communities. Mosuo people around Lugu Lake have a unique patrilineal lineage inheritance family form.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any areas. Different trend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amily shape of Mosuo people. This paper combines qualitative research with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n's role in Mosuo society, a cross-sec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ree Mosuo communities, the Daoshuixia Village, where tourism is developed, the Kaiji Shang Village, where tourism is not developed, and the three Mosuo communities, where the environment is extremely clo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kes the traditional Mosuo family form maintain in form,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munity tourism management system,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marriage choice. M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study the frontier issues of tourism soci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n, it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lack of male research in related stud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05、40771067)
【分类号】:K28;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国刚;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J];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2 王汝辉;;文化模式影响社区参与旅游制度选择的传导机制研究——以泸沽湖摩梭社区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熊晓波;赵景柱;刘昕;严岩;;旅游开放度对摩梭文化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铁;;唐宋时期“同居合活”家庭简说[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润强;;从敦煌户籍文献考察妇女归宗对唐代家庭的影响[J];敦煌研究;2007年01期
3 张彦;于伟;;社区参与旅游研究:回顾、总结与展望[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4 贺从容;;隋唐长安城坊内百姓宅地规模分析[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0年00期
5 邢学敏;;唐代妇女的家庭生活探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11期
6 萧淑青;;论现代化背景下摩梭文化的传承与转变——以《甲次卓玛和她的母系大家庭》为例[J];考试周刊;2012年45期
7 孙九霞;马涛;;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新进展与框架[J];求索;2009年06期
8 樊天相;孙萍遥;徐纯樨;;旅游开发对摩梭民俗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常建华;;跨世纪的中国社会史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7年00期
10 魏雷;;摩梭社区旅游影响研究综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成福;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5 赵澜;唐代丧服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伟;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孟祥娟;隋唐京兆韦氏家族文学论考[D];吉林大学;2010年
8 尹成波;从异子之科到禁止别籍异财[D];浙江大学;2009年
9 张彦;社区旅游增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涛;唐崔yP甫家庭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马建红;唐代的分家与析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 倪彬;唐宋时期家庭结构的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蓉;唐代西州地区的婚姻家庭状况[D];兰州大学;2008年
5 肖潇;从王梵志诗看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和心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国柱;宋代乡村社会救助的新特点[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任海燕;唐代敦煌吐鲁番地区妇女生育问题试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汝乃尔;唐代女性与父家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李畅;唐代别籍异财罪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熊明;永宁地区摩梭民居建筑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J];旅游论坛;2008年04期
2 刘洪丽;;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7期
3 陈刚;;文化旅游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互动——以云南泸沽湖畔落水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余欢;;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以贵定县音寨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5 李丽;;郎德运用“工分制”经营乡村旅游对和谐乡村建设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祝舜,蒋艳;欠发达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与社会心理现代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曹端波;刘希磊;;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模式的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10期
8 黄亮;陆林;丁雨莲;;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9 张华明;滕健;;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CCTV模式———以西双版纳“中缅第一寨”勐景来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10 宗晓莲,朱z,
本文编号:1661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6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