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概念体系中的若干二元对立存在

发布时间:2018-03-25 09:01

  本文选题:民族 切入点:概念体系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5期


【摘要】:民族概念作为民族理论与民族实践的起点,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民族概念自身的复杂性及理论整合的欠缺,民族概念体系内部在民族的本质属性、构成要素、形成方式、起源时间等基本理论问题上充满矛盾和张力,并逐步形成了文化与政治、主观与客观、原生与建构、永存与现代等若干二元对立的存在。二元对立对应着民族概念的重点与难点,对其进行解析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双重意义,也可为概念体系的重构提供建设性思路。
[Abstract]: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n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national concept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related research field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national concept itself and the lack of theoretical integration, the internal national concept system ha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nationality.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such as elements of composition, mode of formation, time of origin and so on, are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and have gradually formed culture and politic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original and construction. The binary opposition corresponds to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he national concept. The analysis of it i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can also provide a constructive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ual syste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1CMZ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编号:09YJC850004)
【分类号】:C9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秦海波;;从西班牙历史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界定[J];世界历史;2008年03期

2 闫伟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范式述论[J];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3 周平;;论族际政治及族际政治研究[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4 郝亚明;;试论民族概念界定的困境与转向[J];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5 陈晓律;现代民族主义的由来与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6 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J];欧洲;1993年05期

7 叶江;当代西方的两种民族理论——兼评安东尼·史密斯的民族(nation)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申四龙;;从越南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演变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4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5 赖骏楠;;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2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田文林;;对国际政治中民族分离1问题的多维分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韩志斌;;从革命民族主义到超越民族主义——利比亚现代化的跃迁[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兵娟;;中国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建构[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汪小平;;1920年代“台湾文化协会”启蒙运动中的民族论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阳;以色列与美国犹太人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4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阿依古力·依明;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赵曼;清末《东方杂志》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庚坤;推崇与反叛[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韩佳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西北边疆安全问题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江;;西方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历史刍议[J];国际观察;2006年04期

2 郝时远;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卢永欣;;试论何谓“意识形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高永久;秦伟江;;“民族”概念的演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闫伟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范式述论[J];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6 严庆;青觉;;从概念厘定到理论运用:西方民族冲突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7 李振宏;;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民族定义研究[J];民族研究;2009年05期

8 叶江;;民族概念三题[J];民族研究;2010年01期

9 周平;;民族国家与国族建设[J];政治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周平;;论民族的两种基本类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丽,张丰清;民族意识的弘扬与两岸关系的发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罗迪;高科技时代青年参与的新方式——试析大学生民族意识之网络表达的特点与意义[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2期

3 吴杰伟;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民族意识的形成、特点及其对独立运动的影响[J];世界民族;2001年02期

4 青觉,邓新军;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意识与公民意识问题[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李淑琴;试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自我意识和族际意识的新变化[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6 宋涛,龚永辉;民族意识调控简论[J];桂海论丛;2002年02期

7 唐明燕;民族精神的一般含义、演进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刍议[J];理论学刊;2005年10期

8 贺长年;;民族意识 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J];中国市场;2006年26期

9 张建军;李乐;;论民族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关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方仲;;试谈非俄罗斯族民族意识的制约作用[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剑龙;;国家、群体与个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贾东海;;新世纪民族意识研究新动向新观点述评[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3 白建灵;;论回族民族意识的自觉[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施铁如;;对普通心理学概念体系的思考[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贾青青;;民族意识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历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彭雅琼;;男性传统被解构了吗——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女人们[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何满潮;;深部的概念体系及深部工程评价指标[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侯冲;;宗教与白族民族意识[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何清新;;超越“二元对立”——关于中国当代美术批评方法论的一种思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序三;张宝印;罗迎难;;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现代海洋强国[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道新;《东京审判》:民族意识与大众心理的契合[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潘伊川;“民本思想与民族意识是传统评书的底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陈众议;悖论中的民族性和世界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省直党校副教授 周四选;爱国主义:永不落幕的精神旗帜[N];河南日报;2009年

5 刘东超(本报书评人);学者的真实情怀[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贾林男邋阮修星;过分强调民族意识抑制企业走向全球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民族团结杂志社原总编辑 李金池;民族意识与社会和谐并不矛盾[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孟娜;文化影响力始于民族意识觉醒[N];中国改革报;2003年

9 苏小红;二元对立与二元和谐的利弊[N];中山日报;2008年

10 南帆;研究方法、过度阐释与二元对立[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芸;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术语概念体系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2 宋炳辉;弱小民族文学的译介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民族意识[D];复旦大学;2004年

3 寇旭华;从个体与异化社会的二元对立到超越对立[D];吉林大学;2012年

4 傅云仙;阿嵯耶观音造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5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7 金洪大;中、韩近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建军;宋代《春秋》学与宋型文化[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杜少虎;合群开蒙[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皓R,

本文编号:1662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62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