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出打工”的仪式过程与意义——基于桂西壮乡伏台的田野考察
本文选题:外出打工 切入点:通过礼仪 出处:《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改革开放后,打工潮席卷整个壮族地区,各社区中围绕"外出打工"而产生了相应的观念、仪式和实践活动等,逐渐形成一种"打工文化"。这一文化渗透至社会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变为个体成长过程的必须经历,甚至成为村落内不可或缺的文化模式和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通过礼仪"。对于务工者而言,外出打工是一种"神圣的旅程",呈现"世俗-神圣-世俗"的仪式过程,具有"结构-反结构-结构"的仪式意义。
[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labor tide swept through the whole Zhuang nationality ar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s, ritual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emerged in various communities around "going out to work". Gradually forming a "culture of working", which permeates every aspect of the life of the members of society and evolves into a necessary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growth. It has even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cultural model in the village and "through etiquette" in the course of one's life. For migrant workers, going out to work is a "sacred journey", which presents a ceremonial process of "secular-sacred-secular". It has the ritual meaning of "structure-anti-structure-structure".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红梅;;论仪式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兼评纳尔什·格雷本教授的“旅游仪式论”[J];旅游学刊;2007年09期
2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J];民俗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红星;罗仕伟;张志勤;;乡村旅游中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2 吴建冰;李作华;;稻作文化旅游与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3 肖雪;;凉山彝族婚俗旅游开发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路幸福;陆林;;国外旅游人类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颜姿;;广西扬美古镇的旅游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1期
6 谭滟莎;;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商品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7 刘滨谊;刘琴;;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特性、原则和程序——以新疆“四地州”边境旅游规划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常金仓;论现象史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周俊满;;寓教于游:生态道德教育新理念[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杨明华;;人类学视野下的洛带古镇旅游[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李莲;;全球化背景下佤族社会文化的变迁——魔巴与佤族传统文化[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8 高翔;;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影响——以贞丰县布依族为例[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王健;;汉代祈农与籍田仪式及其重农精神[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陈刚;唐前蓬莱神话流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微微;高校旅游专业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燕;龙图腾的审美记忆与隐性传承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晓艳;旅游开发与村庄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罗美玲;从宗族仪式到民族节日[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兰春;南丹白裤瑶拉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东;跨界旅游区利益相关者冲突及协调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e,
本文编号:1664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6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