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背儿带艺术
本文选题:背儿带 切入点:装饰技艺 出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02期
【摘要】:背儿带是西南少数民族养育孩子不可缺少的传统生活用品,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艺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那些色彩斑斓、巧夺天工、形制各异的背儿带,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爱与祝福,是女性勤劳智慧的象征,承载着种族繁衍和民族兴旺的美好期盼,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背儿带是连接母亲和孩子的纽带,因而也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收藏主题,以该馆收藏的西南少数民族背儿带为例,着重分析背儿带的装饰技艺和纹样特点,阐述其所蕴含的工艺性、社会性及文化内涵。
[Abstract]:The back belt is an indispensable traditional daily necessities for raising children in southwest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dress culture. It has a long history, exquisite art,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back belt, the mother's love and blessing to children, is a symbol of women's hard-working wisdom, bearing the good hope of racial reproduction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but also a piece of exquisite art; The back band is the link between mother and child, and therefore is also the collection theme of the Chinese Museum of Women and Children. Taking the southwest minority nationality back belt collected by the museum as an example, the decorative techniques an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k band a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Explain its techn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吉英;;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日崇拜[J];民族论坛;2006年02期
2 丁朝北;浅议黔南民间背带[J];民族艺术;1995年01期
3 白磊;;我国少数民族几何形纹样的装饰特征探微[J];兰台世界;2011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闵庆文;张丹;;侗族禁忌文化的生态学解读[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2 米舜;;侗族日月神话信仰习俗与生态景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刘琼;成雪敏;;侗锦图案文化内涵研究[J];民族论坛;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敏娜;云南文山壮族背带造型与装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唐慧;湖南侗族织锦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晏文;关于民族服饰的几点思考[J];民族研究;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光;朱映占;;承认与认同: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秦家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J];民族工作;1997年02期
3 赵毅君;西南少数民族青年的求爱方式[J];健康大视野;1996年04期
4 宋涛;改革开放前西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其特征[J];桂海论丛;2004年06期
5 韩敏霞;;先秦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的刑法[J];太平洋学报;2006年05期
6 韩敏霞;;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刑法[J];太平洋学报;2006年12期
7 甘代军;;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类型及改革[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熊丽芬;李R,
本文编号:1667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6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