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近代西藏阿里地区自然灾害与政治观察——以噶厦档案中的雪灾、地震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3-29 00:23

  本文选题:噶厦 切入点:阿里 出处:《中国藏学》2013年03期


【摘要】: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雪灾和地震的冲击,使得远离政治中心的阿里地区进入噶厦的视野,围绕自然灾害的善后,在世俗政治与宗教因素结合下产生各种利益诉求,为此噶厦、噶尔本、宗本、部落头人之间展现了一系列博弈。本文尝试利用噶厦档案中阿里地区的雪灾和地震的记录资料,从灾后政治的角度入手,通过非常时期的事务处理观察和分析近代西藏地方政府,特别是西藏内部的区域政治的运行机制。
[Abstract]:The Ali region in western Tibet, due to its poor natural conditions, is a place where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frequently. The impact of snow disasters and earthquakes has made the Ali region, far from the political center, into the vision of Kaxia and revolve around the aftermath of natural disasters.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secular politics and religious factors, various interest demands have emerged. For this reason, a series of games have been displayed among the Gaxia, Kar Ben, Zong Ben and tribal leade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records of snow and earthquakes in the Ali region in the archives of Gaxi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st-disaster politic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politics in modern Tibet, especially in Tibet, is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handling of affairs during the extraordinary perio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主改革前的阿里社会研究”(06jjd85007) 四川大学985工程“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平台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28;X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冬虎;西藏近二百年来的重大雪灾[J];中国藏学;1999年04期

2 黄博;;清代西藏阿里的域界与城邑[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3 王献军;西藏政教合一制的组织机构和职官制度──1751年至1959年[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丁莉霞;;策墨林活佛系统的沉浮与清代中晚期的西藏摄政制度[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南希·E·列维妮;格勒;玉珠措姆;;西藏阿里传统税收制度之比较研究[J];西藏研究;1993年01期

6 国庆;清代藏区驿传制度蠡测[J];西藏研究;1996年01期

7 鲁克亮;清至民国时期西藏地震研究[J];西藏研究;2005年02期

8 房建昌;西藏盐业的兴起、发展及其衰落[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01期

9 王远大,杰敦;汉藏英对照西藏地名(续)[J];西藏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切排;侯庆先;;土登贡培的政治生涯及其转变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田苗;喜饶尼玛;;止步于“屡现曙光”缘由之探析——试析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若干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苏全有;;有关清末财政问题的两点思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周晓光;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欧阳跃峰;关成刚;;邪恶之花未必只结罪恶之果——晚清社会转型之际捐纳的客观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黄飞;黄伟;;清政府的矿务政策与中英铜官山矿务交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孙丽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治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肖宗志;政府行为与废科举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程禹文;;从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看阮元的办学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6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9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敏捷;明清广东地震灾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张秀红;姚碧、汪志伊的《荒政辑要》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晗;清代保甲权力的演变[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洲;;19世纪前后西藏与拉达克的关系及划界问题[J];中国藏学;1991年01期

2 李晨升;策墨林诺们罕事件考证[J];中国藏学;2001年01期

3 王献军;西藏摄政制度述论[J];西北史地;1998年04期

4 周晶;20世纪上半叶西藏地方政府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4年02期

5 安新固;;西藏的盐粮交换[J];西藏研究;1982年03期

6 尊胜;;分裂时期的阿里诸王朝世系——附:谈“阿里三围”[J];西藏研究;1990年03期

7 霍巍;论古代象雄与象雄文明[J];西藏研究;1997年03期

8 房建昌;英、印驻噶大克商务代办及国外探险西部西藏小史[J];西藏研究;2001年03期

9 房建昌;清代西藏的行政区划及历史地图[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02期

10 房建昌;近代西藏测绘史略[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磊;;六问“雪灾”教训[J];安全;2008年03期

2 徐秋萍;;拷问之一 一场人与自然的抗衡 孰强?孰弱?[J];环境与生活;2008年03期

3 慧来;;雪灾后我们该做些什么[J];科学之友(A版);2008年04期

4 ;对2008年雪灾的思考[J];大坝与安全;2008年01期

5 王青;王飞成;;2008年雪灾与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0期

6 张宝红,陈宏德;地震火灾事例调查[J];自然灾害学报;1994年04期

7 山村武彦,张从德;阪神灾区行[J];云南消防;1995年04期

8 卓玛措;青南牧区雪灾危害及对策探讨[J];青海环境;1997年03期

9 邱德青 ,肖功建;从日本仙台地震零死亡引出的思考——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J];安全与健康;2003年15期

10 詹奕嘉;;NGO抗击雪灾:回顾与反思[J];中国减灾;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苏峡;夏军;蔡强国;王随继;舒畅;郑超磊;;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山洪灾害预估与应对措施[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军;;地震避难系统[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白玉华;张永祥;;开设城市防灾学的必要性[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4 杨书婕;;基于2008年南方雪灾的技术风险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张士臣;;雪灾敲响警钟,责任重于泰山——对2008春节之交雪灾的反思[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陶小三;邓民宪;;地震灾民快速疏散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胡汉明;张文元;;太阳黑子数与自然灾害和龙治水关系[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8 ;防天灾国家方案年内实施雪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A];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2008优秀成果选编[C];2008年

9 林鸿潮;;公共应急“一案三制”反思——以年初雪灾为切入点[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10 崔鹏;;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与灾后重建的挑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应武;噶尔县蝗灾得到控制[N];西藏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魏刚;谁能让我们躲过重大灾难[N];北京科技报;2008年

3 张瑶邋吴芸 邓万祥;四川各地全力以赴抗雪灾保生产保生活[N];农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春莉;我国雪灾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刘启荣;罕见雪灾肆虐白城[N];华夏时报;2001年

6 长征出版社副总编辑 刘绍楹;雪灾敲响环保警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记者 章彤 实习记者 卢丹青;应对雪灾,,科技能让我们做得更好[N];江苏科技报;2008年

8 记者 曾晓伟 杜婧;安徽抗御雪灾气象应急宣传助战[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丁铭;大草原在呻吟[N];经济参考报;2001年

10 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委员 张抗抗 本报记者 邱振刚;反思灾难需要时间[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婷婷;基于3S西乌珠穆沁旗雪灾救助信息系统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封富;区域地震和煤与瓦斯突出相关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刘剑;灾害风险管理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武利娟;金沙江上游区域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与GIS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孙尧;生命线工程震害损失评估及抗震减灾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赵军;辽宁省自然灾害时空分布及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78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78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