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和谐社会语境下民族交往探析——以新疆昭苏县几个哈汉聚居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9 02:11

  本文选题:哈汉民族 切入点:杂居地区 出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文章基于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田野调查,在了解当地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探析该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成因,认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是哈汉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密切的经济往来是哈汉民族和谐关系的保证,文化多样性及民族间婚育观念开明与宽容是哈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民族间的互尊互助是哈汉民族间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Kazak and Han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and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local ethnic rel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of harmonious ethnic relations in this reg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ettlement of Kazakh herdsmen is the premise of harmonious 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Han and Kazakh, that close economic exchanges are the guarantee of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Kazakh and Han nationalities, and that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nlightened and tolerant conception of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among ethnic groups are the basis of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an and Kazakh ethnic groups. 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help between nationalities is the lubricant of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an and Kazakh nationalitie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青海大学省情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青海的藏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08XMZ032),国家社科基金“安多地区多元文化共生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研究”(06CMZ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次富;苗志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汉民族关系解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郝时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关系[J];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3 李静;;民族交往心理构成要素的心理学分析[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4 汪静;龙群;;哈汉民族关系调查报告——以紫泥泉种羊场三连为例[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蒋传和;;当前中国老年家庭类型新探及问题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白建灵;;论回族形成的外部压力[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曲宗琴;;浅谈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措施[A];百川横流: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8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罗力;沈鸿雁;;从民族文化的变迁与传播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岷江流域羌族图形符号文化为例[A];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专题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巴斯蒂;;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的民族国家[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丁德科;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D];西北大学;2001年

7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娟;论刑法视阈下性行为承诺的有效性[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8 王轲;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帆;西北民族地区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左宏愿;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善平;交往:不可遗忘的发展维度[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3 郝瑞,杨志明;论一些人类学专门术语的历史和翻译[J];世界民族;2001年04期

4 姜锡润,王燕;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与交往形式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杰;香港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J];中国民族;1996年09期

2 吴宝璋,马运法;平顶山市现阶段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统战;2000年05期

3 王希恩;深刻理解“和谐”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4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J];攀登;2005年06期

5 吴群;;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关桂霞;;构建青海和谐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吕永红;刘闽;高永辉;;社会资本在民族关系调适过程中的功能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贾东海;米娟婷;;新世纪西部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以新疆为例分析[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10 冉红芳;;略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凝聚力[J];世纪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民族关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4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5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崔成男;尹金山;方昌国;;西部大开发:解决民族关系深层问题的有效途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阿荣;;从解脱与救赎的宗教观论民族关系与民族发展[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9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潘先楞;;陵水县黎汉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婷轩;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关键一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许世昌 张修建;菏泽市政协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联合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赵忠洪 通讯员 石凌广 杨志军;17.2万各族群众就是一家人[N];桂林日报;2008年

4 整理 王甜;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徐世澄;玻利维亚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中)[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记者 张雪飞;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N];云南日报;2011年

7 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蔡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8 记者 齐展;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促进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和谐发展[N];辽源日报;2010年

9 记者 马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N];华兴时报;2010年

10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4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其力木格;扎赉特旗蒙古族汉族通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琴;德昂族民族关系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0年

9 刘吉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贾灵充;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民族工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9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79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0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