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也谈李绍明先生与武陵民族走廊研究——兼与赵心宪教授商榷

发布时间:2018-03-29 08:52

  本文选题:李绍明先生 切入点:武陵民族走廊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7期


【摘要】:李绍明先生在《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武陵民族区"的民族学概念,并由此引发关于"武陵民族区"与"武陵民族走廊"的学术争鸣。经考证,李绍明先生对"武陵民族走廊"这一重要学术话语有一个逐渐接受、完善和发展的缓慢演变过程。在李绍明先生看来,推动武陵民族走廊研究就要重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多学科协同综合研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切实为武陵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李绍明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武陵民族走廊的理论建构和学术实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Abstract]:In his essay on the study of Wuling ethnic areas and Corridor, Li Shaoming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ethnographic concept of "Wuling ethnic areas", which led to academic contention between "Wuling ethnic areas" and "Wuling ethnic Corridor". Mr. Li Shaoming has a slow evolution process of gradually accepting, perfe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important academic discourse of "Wuling National Corridor." in Mr. Li Shaoming's view,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basic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udy of Wuling National Corridor. Applied research as well as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Under the active advocacy of Mr. Li Shaoming and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academic practice of the Wuling ethnic Corridor have made relatively rich academic achievements.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三峡大学区域社会管理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长江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武陵山区散杂居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与研究”(2014KYQD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柏权;;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黄柏权;;先秦时期“武陵民族走廊”的民族格局[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3 曹大明;;论民族走廊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秦永章;;费孝通与西北民族走廊[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葛政委;黄柏权;;论民族走廊的形成机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葛政委;;论民族走廊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J];铜仁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秦永章;;关于“西北民族走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8 梁宏章;何莲翠;李丹;;概念与走向——2013年“南岭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论坛;2013年12期

9 ;《南岭民族走廊研究》专栏稿约[J];民族论坛;2014年02期

10 李星星;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绍明;;再谈民族走廊[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永章;西北民族走廊的人文地理特点[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岳小国;民族走廊:远播华夏文明的“国际走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吴运亮;民族走廊:增进民族凝聚力的通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喻永国;达成共建“民族走廊”的松潘共识[N];企业家日报;2014年

5 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院长 黄柏权;论“武陵民族走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曾江;西北民族走廊:五彩缤纷的学术田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陈欢;从阿坝羌寨到热贡唐卡,穿越民族走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本报记者 曾江 整理;“民族走廊”彰显原创学术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牛锐;保护好武陵民族走廊中“文化的磨坊”[N];中国民族报;2012年

10 秦永章;“西北民族走廊”自然地理特点[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亚男;乌蒙山民族走廊产业性贫困与产业扶贫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0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680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