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蒙古草原人文_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6-11-10 20:19

  本文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通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4大措施,即:1、深入研究和总结“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3、在音乐教学中交融中西音乐文化;4、借鉴国外民族音乐教学经验,推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及其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ABSTRACT

 This passage analysises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n mus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status quo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coming down in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pounds four measure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 Namely,  firstly, lucubrate and sum up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assing in month but teaching by heart "; secondly, adopt the music teaching model that we learn knowledge from society; thirdly, mingle Chinese culture with westerns in music education; fourthly, borrow the music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foreign nation and promote our music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s a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culture, so paying regard to national music teaching and culture coming down in music education have re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thnic music civilization; school; musical education; cultural heredity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论流行音乐进课堂
下一篇:论藏族舞“谐”的形态特征及其训练价值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相关推荐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响应国家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大都循环有序地开设了各类艺术公共选修、必修课。在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试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前期,高职艺术课的开展与专业技术课程相比,还是存在一些课程安排上的问题,需要高职艺术课老师不断改进与探索。文章选择公共艺术课程中比重较大的《音乐鉴赏》课为例,浅析公共艺术之《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的授课心得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建议,并通过案例,与广大高职音乐课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音乐兴趣;传统音乐;沟通障碍;年龄差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高职院校的《音乐鉴赏》课,无疑担负起引导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受音乐美,培养正确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

  一、高职音乐鉴赏课受众群体的现状

  11喜爱与麻木并存

  受流行音乐及媒体大量音乐秀节目的影响,不少高职院校在校生对现下流行乐坛的流行音乐动向极为敏感,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鉴赏课的极大热情,能侃侃而谈阐述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分享音乐情感体验,对上课内容表现出比一般专业课更为浓厚的兴趣。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则对音乐课表现得极为消极,认为音乐鉴赏课,无非就是听听音乐,极为无聊,这部分学生,无论教师如何激发课堂学习兴趣,如何推荐曲目,如何分析音乐情绪,始终无法达到分享音乐过程中的共情,因而表现出消极麻木的状态。

  12趋流行而避传统

  时代在发展,音乐作为最能体现人类思想状态的重要艺术形态之一,也必然与时代的进步紧密结合。时代感强烈的流行音乐无疑是时尚的风标,是受众主体所趋向的艺术流,毋庸置疑地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与追捧。因此,高职学院大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的欣赏内容上,往往表现出对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的高度兴趣。与此同时,作为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文化艺术形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音乐的发展,诸如最为经典的那些中国古代乐器及其名家名曲,学生群体则兴趣了然,一问三不知,更无法引起共鸣。

  13年龄差导致沟通障碍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离不开两个主体,负责教育运行工作的主体――教师,以及教育的受众群体――学生。而学生群体的日趋年轻化,也与教师的年龄形成了鲜明的反比。音乐对于受众群体的学生而言,之所以喜欢,是因为音乐的时尚性、流行性,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差日趋严重,也必然导致授课内容无法完全贴合学生的兴趣,从而,代沟无法跨越,年代感迫使上课内容无法使两代人完全融合。学生关注和喜爱的,教师体会不了,教师课堂推荐的音乐,学生产生不喜欢。

  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课学习兴趣的分析与策略

  在高职生的音乐鉴赏课程上,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取舍与融合,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沟通能力,尽量在学生有所熟悉感兴趣的内容里,加以正确的审美引导,并伴以相关经典与传统音乐的融入,是音乐鉴赏课上值得探讨和发掘的问题。

  2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挑选恰当素材,唤起共鸣

  学生是年轻的群体,他们活泼、乐观,只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利用他们有所共鸣的内容加以引导,是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欣赏气氛,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关注并跟上教学节奏的。那么如何调节课堂氛围,是音乐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手段。

  首先,音乐鉴赏课有别于普通专业课程,需要声光电的全方位感官刺激,因此,建议学校应提供相应较好的多媒体设备,一堂好的音乐课,光有好的老师,好的素材,而没有先进的播放设备配合,那么再好的老师都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素材无法播放,,播放声响效果极差,对课堂的氛围营造是致命的。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应及时对教室播放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是上好每一门课的先决条件,也更是音乐鉴赏课的重要保障。

  其次,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案例素材上,教师应循循善诱,通过以下两个原则,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到你的上课内容:

  (1)接近吸引:在年龄、学习背景、学生兴趣、审美观等方面,教师应主动靠近学生,尽量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容易产生共同的心理和共同的语言,从而吸引学生关注你的素材内容。此外,包括教师上课的语言,也应尽量贴合年轻群体,避免太过古板,音乐是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如果教师的素材、语言都无法接近学生群体,则必将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在课堂起到主导作用。

  (2)诱发吸引:在给出欣赏素材的同时,可以适当给素材一些个人定位,或请学生猜猜,下面这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什么故事?给学生提出一些聆听音乐时的思考,通过诱发学生的兴趣点,来吸引学生专注到素材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请学生听听接下来这段音乐,熟悉不熟悉?如果熟悉,回忆一下哪里听过这首曲子?或者这首曲子来源于哪部你熟悉的影视作品?这首歌曲请你感受一下最打动人的是哪句?曾经笔者在讲维也纳古典派的作曲家莫扎特时,选取了一首名不见经传的《小步舞曲》,之所以在莫扎特的众多杰出作品中,加上了这首小作品,是因为笔者学校的上课铃声便是这首《小步舞曲》的一个翻版作品,此铃声版本与原版音色音质特色上有一定差别,所以在播放原版素材时,特意请学生聆听,接下来这首曲子,大家是否熟悉或听过。学生纷纷关注,听完后表示的确在哪听过,很熟悉,少有敏锐的学生,也会激动地大叫“上课铃声哎!”此时,这种前期诱导提问,吸引学生关注的目的,充分体现出优势,课堂氛围较之前更为活跃了。

  在条件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中,运用贴合学生的适当音乐素材、良好的沟通语言和诱导性的噱头来唤醒学生对音乐的麻木感,用充分的感染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欣赏氛围,是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良好手段。

  22利用流行元素,渗透传统音乐经典

  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长河中,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传承,对人类历史发展起到了极具代表的作用,从古至今,我国的汉民族乐器与少数民族乐器以及器乐发展,也侧面反映着民族的文化传承。因此,高职的音乐艺术课程里,向在校高职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传统的乐器及器乐是极为必要的,而面对更喜欢流行音乐,甚至被韩流、日系流行音乐渗透极为广泛的当代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欣赏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乐器、器乐知识,是极具挑战性的。利用当前流行元素,巧妙引导,从中渗透中国传统音乐经典,是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

  221利用流行影视作品案例,激发传统音乐欣赏兴趣

  学生喜欢时尚流行的元素,老师可以因势利导。关注当下最新鲜的影视作品资讯,就能从中获取一些古典乐器古典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作为案例来引导是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例如:在介绍中国古代乐器“竹”类乐器――竹笛时,笔者引用了某流行古典电视连续剧情节,在回放中,演员吹笛子的造型的图片与当代画家陈逸飞的一幅《夜宴》人物肖像画作比较,就会发现,吹笛子的持乐器方向是有出入的。那么到底哪个姿势是正确的呢?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接下来要给学生欣赏的器乐视频片段。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比较熟知的流行影视作品,甚至关系到某个学生熟知的演员,大家就会比较关注,最后,通过欣赏材料的了解,学生掌握了我国传统乐器竹笛的演奏姿势,相信,通过这样的一个流行影视作品的引导,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比普通的欣赏教学,来得更为记忆深刻。

  222利用流行音乐与古典乐器的融合,加深对传统乐器的了解

  流行歌曲、流行影视作品插曲片段等,往往在学生群体都是熟悉度较高的,因此在介绍中国传统乐器时,不妨尝试用这些传统乐器演绎当下流行的歌曲作品,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中国古典传统乐器的音色,也是一种吸引学生对古典乐器产生好感的方法。教学者应尽可能地多收集各类声像材料,精心挑选并合理利用。例如:在介绍中国古代“土”类乐器――埙时,笔者挑选了一首日本音乐人久石让的经典代表作品《天空之城》之埙演奏版音频资料。这首歌曲作品在年轻人群体的熟识度是非常高的,学生一听即能辨识,但是此刻提出一个问题,猜猜这段音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就能巧妙地用熟悉的旋律唤起学生对较陌生的器乐音色的好奇感,从而引出埙这个传统乐器,加深了学生对埙的音色记忆。

  因此,如何巧妙因势利导,在流行元素中不知不觉渗透进传统音乐知识,是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古典音乐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引导方法,只要教学者对传统音乐赋予高度的热情,掌握流行动向,合理利用,是可以使传统音乐同样受到学生欢迎的。

  23主动聆听,积极沟通,乐于学习,缩小年龄差距带来的沟通障碍

  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音乐却是有年代感的。每一代人的童年、青春记忆里,都有着自己的音乐记忆,这些音乐却年代分明。曾经有开过一次华语乐坛歌神张学友的介绍讲座,内容丰富,声像资料更是找了一大堆,主讲老师讲得激情四射,却始终唤不起学生的强烈回应。细想起来,原因还是两个字:代沟。

  年龄的差距是音乐鉴赏课里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老师在台上或侃侃而谈,或绞尽脑汁,例举着他(她)印象中的那些经典歌曲,很可能底下的学生却在耳畔悄悄塞上一只耳机,里面放着老师根本不认识、没听说过的歌手歌曲。这就是年龄差距带来的沟通障碍:你知道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与学生换位,主动聆听,积极了解学生年龄层喜欢的音乐内容,努力缩小年代差距,突破学生一味听,老师一味讲的格局,发现别有洞天。

  231布置任务,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他们能胜任并且有兴趣的团队作业,如:“我最爱的流行音乐风格”、“我心目中的好歌手”、“假如让我学一门乐器”等主题,鼓励学生收集素材制作PPT,从策划、制作到完善,再到最终上台演示、与同学分享,一系列过程,可以极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同时,也是鞭策鼓励学生主动了解音乐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232学生上台,教师聆听,角色互换,相互学习

  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变成老师。因此,让学生上讲台,听听他们怎么介绍他们感兴趣的音乐内容,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方法,更是教学者主动了解学生群体的好途径。通过上台演讲,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他们年龄层所喜爱的音乐风格、音乐人、音乐感受,也能感受到老师上好一堂课的不容易。老师坐在下面,可以聆听年轻人的思想动态、音乐资讯、喜好感受。这种相互学习,有利于缩小师生间的代沟,促进沟通。

  233给出合理建议,给予鼓励认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分享完内容后,教师应全方位点评,给出合理优化建议,并给予一定鼓励,正面表扬不仅可以使学生记忆深刻,更能持续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好感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职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机应变,不断尝试多元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方能在课堂迸发出激情的火花。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本土音乐传承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下一篇:转型发展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如何激发高职学生音乐鉴赏课学习兴趣相关推荐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近年来一直困惑于“多元化”和“原生态”的发展路径之间,青少年对流行音乐的崇尚、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低微地位等诸多因素,使地方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小学如果不及时改善这一现象,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就会成为空谈。海南省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音乐,除了黎苗族音乐、崖州民歌、琼剧、临高人偶剧等民间音乐形式外,儋州地区的调声和山歌也是非常宝贵的音乐体裁。然而,海南省中小学在民族音乐学校教育方面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诸如: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大部分学校对音乐课不够重视,具备民族音乐专业知识的教师短缺,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急待解决。但是,中小学校对于该艺术形式的传承教育还处于滞后状态。为了能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改善我国民族音乐的学校传承现状,我们对海南儋州地区的部分中小学校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访问,搜集了一定的数据和资料,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具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有望为儋州市和海南省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海南;儋州调声;儋州山歌;传承;反思;本土音乐;儋州

  一、儋州本土特色音乐形式及来源

  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俗称诗乡歌海的地方――儋州市,是海南岛汉族人民居住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主要源自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两种音乐形式,即“儋州调声”与“儋州山歌”。“儋州调声”是儋州民歌的两大种类之一,儋州调声历史悠久,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也同样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区两大类民歌之一。儋州山歌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的喜爱,古时候开始流传于西南一带,流行一种绕口令,亦称急口令,拗口令,实际属民间歌谣。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适宜口头传唱。西汉以前,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儋州山歌始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蓬勃发展历程。如今,由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企业家和民间艺术家联合创办的”儋州山歌剧团”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游客送上了不少优秀的剧目,有些优秀剧目情节感人,演员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二、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本土课音乐课程现状调查

  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调声和儋州山歌剧如此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本地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分配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如何?儋州地区的中小学本土特色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推广情况如何?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分别对儋州市第三中学、儋州市第四中学、儋州市海头中学、儋州市海头小学、儋州市长坡中学、儋州市王五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从调查中看到,只有33%的学校有1架钢琴,33%的学校有多媒体设备,还有67%的学校只有大教室供老师使用,专职音乐教师占50%,音乐教师100%来源于海南省内高校。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以上学校的支持下对18位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听课和访问,同时也对所在班级的部分学生做了相关的访问,得出了以下的结果。首先,是教材使用:教师主要使用全国通用教材,78%以学校统一颁发的音乐课本为主,22%的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曲目教学,课外曲目中,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教学理念方面:87%的教师认为应该把本土音乐形式作为辅助教学,13%的音乐教师认为本土音乐元素在学校课程中可有可无。最后,是教学方法:受访教师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均采用比较传统的说、教、唱、学等比较保守的授课方式,从大部分受访学生处了解到,很多班级实际上是不开设“体、音、美”课程的,受到一些升学压力的影响,这些课时经常被主要考试科目抢占,相关的教材也不够人手一册,音乐教师根据教师用书的教案形式进行教学,授课内容大都以教唱歌曲为主,基本不涉及乐理基本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渗透,基本无创新。

  三、根据以上数据和结果,我们找出了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及本土音乐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音乐教学总体设施过于简陋,无法完成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第二,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育阶段的重要性等知识有待普及;第三,海南省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相对滞后;第四,海南省本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政策也有待改进;第五,儋州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本土特色音乐课程开发工程认识有待加强;第六,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熏陶工程急需改善和提高。

  四、改善儋州市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设想

  首先,更新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加大音乐教学基本设施的配套设备,从陈旧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重要性,并切实有力的支持。全面开发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因为,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基本素养,也是培养民族地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保护家园、民族责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最好的途径和方式。优秀的音乐更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具,早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古希腊时期,音乐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其中,梭伦作为音乐的首倡者,他希望给年轻人传授音乐教育,以此推动道德强建和公民责任感,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音乐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美学和伦理学讨论。在他为主流的希腊哲学中,音乐在艺术中占首要地位。他在《蒂迈欧篇》中说过: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基本公用是教育作用,按古代世界的理解,教育指的是人格与道德的建立。当下,正值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好时期,用美好的音乐教化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更是时代的要求,让我们以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更加快速步入法制、富强、民主、和谐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次,海南省相关部门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议适当放宽艺术生艺术技能考试的门槛,鼓励少数民族和本土青少年报考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挑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担。再次,相对于五指山、乐东、保亭等市县来说,编写儋州市地方特色音乐教材地任务已经相当迫切,音乐课堂引入“山歌”、“调声”教学,正是给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更符合新课标体制建设下的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政策。建议该地区地教育和相关部门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同时也可结合当地文化部门和民间音乐专家、音乐教育家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最后,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需求,大胆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儋州“山歌”与“调声”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有很多青少年觉得老土单调,根据其他地区本土特色教材的推广情况来看,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想要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和适应性。除此之外,作品的编写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简化,教材的编写避开难度过高的误区,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编写时融寓知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提升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多数学生喜欢通俗歌曲,在创编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调声本身比较具有时代性,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曲调通俗易懂,歌曲线条起伏不大,脍炙人口,因此,在歌曲的演绎上可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合唱、对唱、轮唱、小组唱、独唱,其中独唱可以编配成吉它或钢琴伴奏版边弹边唱。吉它和钢琴是中小学生最为喜爱的乐器,在课堂上要会利用教师的专业本领去表演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到孩子们喜欢操作性的活动,可以发动学生亲自加入资料的搜集和采风活动,在编写教材时,适当选择由学生们亲自搜集的资料,我们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应该得到平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乡村的中小学校,尽快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投放更多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抓紧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高。优化教学环境,争取尽快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的局面,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活动,加快海南省音乐教育和本土音乐学校传承教育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南省教育厅配合执行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已初见成效,每年都有海南省部分高校师范类毕业实习生上岗置换到区县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以保证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参加学习和培训。海南省目前实施的国陪计划已初见成效,儋州市音乐教师也是国陪计划的直接受益者,在如此给力的国家政策支持,海南省现有的音乐教育状况将有望快步提高。愿儋州市乃至海南省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在新背景下能够早日呈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卿.安徽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J].艺术教育,2003:170-171.

  [2]王建.伊犁州少数民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6):1-4.

  [3][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海南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基础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下一篇:如何激发高职学生音乐鉴赏课学习兴趣

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本土音乐传承的现状调查与反思相关推荐

  摘要:海南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校本开发较我国其他地区较晚一些,关于海南本土音乐学校传承的一些研究也比较匮乏。课题组在率先给予《海南本土特色音乐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大力支持的五指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又一次鼎力相助下展开了一系列的关于教材内容的培训指导和使用等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教材试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希望通过课题组成员和教材使用者的共同努力,为海南省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基础教育献计献策。

  关键词:五指山;本土;特色音乐教材;基础课程建设;传统音乐文化

  《五指山市地方课程本土特色音乐教材》(试用版)是由五指山教育局委托我们课题组完成的一项课题,因考虑到教材还比较粗糙尚需修定因此暂定为内部使用教材。教材主要以五指山黎族祁方言地区的典型音乐素材为主,内容主要从黎族民歌、黎族器乐作品、族舞蹈三大类别入手,形式上主要以欣赏、唱、跳为主,拓展到访问民间音乐家、感受民间节日、搜集一些相关的本土民族音乐名作和名家故事资料等活动,旨在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从根本上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思想价值的深刻认识,逐步培养和加强当代儿童热爱祖国建设美丽家园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带着以上的目的和责任,课题组于2013年10月在五指山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就教材主要内容对当地的十余所小学的20余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和交流。为了更好地推进黎族音乐文化进校园,课题组特邀请黎族歌曲传唱专家杨桂兰老师逐句用黎语逐字逐句教授了教材采用的全部歌曲。工作在基础教育前沿的音乐骨干教师们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在五指山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诚挚邀请下许多教师都参与到了该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依据和建设性的意见,具体情况如下:

  一、教材编写的内容和教材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根据教材培训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又走访了五指山实验小学,对10余名老师进行了专访和交流,总结各位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教材收录的黎族歌曲虽然好听但是大都是普通话演唱,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黎族文化的传承力度。如:教材试用版共收录学唱歌曲十三首,其中只有《睡吧,好宝贝》、《摇篮曲》、《儿童过生日》三首作品用国际音标标注了黎语的发音。

  2、教材选用的学唱歌曲除了创作作品外,全部录用的是完整的原作品,其民歌针对小学生来说旋律、节奏普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前十六后八分和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加上歌词的密度问题等都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3、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音乐游戏、音乐综合训练等趣味性教学环节设计还比较欠缺。

  4、该教材的推广和使用还缺乏系统的跟踪指导和全面的政策督促,导致个别学校知难而退。

  二、教材在推广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针对《五指山市地方课程本土音乐特色音乐教材》在初步使用和推广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我们课题组除了跟骨干教师的交流、专家的走访,还在五指山市试验小学全体音乐老师的配合下亲自指导了60名小朋友的合唱课《睡吧,好宝贝》、《跳娘调》。通过跟同学们的亲密接触,充分了解了民族地区小朋友对音乐的理解、兴趣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如:我们尝试把曲目改编为两个声部,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对这种形式非常感兴趣,但是创作作品时必须注意低声部的配备避免太多变化,应以平稳的长时值为主,旋律声部难度较大的节奏和结构,创编时可以把整个节奏按比例扩大,这样既减小了孩子们学习的难度,又做到不影响原作的风格和味道及情感,等等。这次排练和授课体验对于课题组进一步修订教材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通过这次回访,我们也了解到由海南省民宗委、省教育厅和省文体厅共同组织开展的《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三进校园”活动》已经在民族地区普遍开展,海南省五指山地区依然是走在了最前列,另外,“说写黎语”、“民歌传唱工程”等海南省各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程已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普遍开展,在这种大好政策扶植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配合海南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校地普及我们重新制定了教材修订措施和设想。

  三、关于进一步修订和推广教材的设想

  1、根据需求扩大课题组的研究力量,适当调整和补充研究人员,吸收优秀的任课教师及便于采集信息的青年教师和部分学生力量。

  2、争取取得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更大的支持,成立课题督导小组,主要负责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的长期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最好有地方教育部门人员参与。

  3、调整和改编教材的结构和内容,难度大的歌曲作为欣赏内容,多用肢体参与的体验性和创造性活动和节奏游戏。努力按照教育部的“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的课程理念指导,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黎族歌曲装饰音繁多,节奏行多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聆听,并用身体部位去尝试着表现和理解作品,把这类课程设计成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全身心走进音乐,从而达到音乐审美体验的良好途径。通过这样音乐艺术实践,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也会得到有力的提高和增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加大歌曲当中儿童合唱作品的编配,主要以主旋律加配唱的形式为主,根据授课教师的建议,多插入相关的图片,歌曲最好经过改编,旋律应围绕主要动机多重复,动用课题组音乐创作专业的力量,克服困难,尽可能地把黎歌旋律儿歌化、趣味化,便于低年级学生接受和掌握,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审美兴趣和需求。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课程理念: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5、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定期举办教材内容授课比赛或观摩和相互之间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教案或教学活动纪实录入修订教材,在与教师们的访谈中了解到该环节对于教学工作特别重要,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参与和监督体制,便于教材更好地推广和使用。

  6、课题组应启动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和访问,掌握最新的动向和资料;及时整理采集地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做到每个阶段都有新的依据为上级部门的政策更新提供可靠的依据。

  7、海南本土特色教材的建设在内容上应适当考虑多元化的因素和特点,通过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和情感,通过感知不同艺术的情感和特点,正确理解音乐的多元化特点。

  8、通过进一步对海南本特特色音乐教材的修订和推广,吸引更多民族地区的孩子们通过乡土、乡音和乡土旋律的学习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再次提高少数民族少年儿童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族群英雄和先辈美好品德的再度认识、理解和熏陶,增强民族地区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激励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承本土文化地活动中来,树立热爱家乡、自立自强、勇于承担称扬本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重任的新一代有志少年。

  9、黎语是教材地编写和推广过程中的难点,经过推敲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1)在取得相关部门支持的情况下,尽可能邀请民间音乐专家和爱好者亲自进课堂授课;(2)联合“民歌传唱”、“读写黎语”等活动相互授课;(3)学校和家庭相互结合,发动家长和长辈给孩子们营造说黎语或其他语种的氛围,在家、课间鼓励学生尽量说黎语,方便学生逐渐恢复母语语境。(4)建议民族地区媒体多提供母语节目和栏目,为民族地区孩子恢复母语提供更宽阔的环境和影响。

  四、结语

  总之,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越发认识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渗透和深入工作是个长期的连续的工程,更需要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力度重视,在当今海南省民宗委、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文体厅联手主抓传统文化三进校园以及黎语、黎歌全方位传承活动的正面影响下,及时把海南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落实到各民族地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并形成政策法规,长期延续不断地深入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及教学观摩等活动,切实把《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到位,全方位提高民族地区少年儿童整体素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韩沙霖,胡凯.五指山市地方课程本土特色音乐教材[Z].五指山市教育局内部资料,201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Z].2011.

  [3]侯莉敏.八桂谣――多元化民族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与本土音乐传承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海南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基础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相关推荐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起步阶段,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幼儿的今后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来说,不仅仅要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审美观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幼儿 审美观 音乐

  一、当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音乐教学目标方面

  在音乐教学目标方面,当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往往注重短期效益,主要由于短期内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而没有基于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角度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目标定位。具体到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层次,在评价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教师认为幼儿对所传授的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程度即为评价幼儿音乐学习效果的衡量尺度,而没有从幼儿对音乐素养的提高、幼儿对音乐审美观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没有注重幼儿音乐综合素质的评价。

  1.2音乐教学内容方面

  部分音乐教师急功近利,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成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没有分析幼儿自身成长特点及幼儿层次性差异,一味根据教师自身理解选择教学内容,这往往造成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消化不力,学习效果不佳等结果。

  1.3音乐教学方式方面

  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扮演了“主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授课方面,一味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和训练,希望藉此加强幼儿对所传授知识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是极具弊端的。幼儿的成长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都是发散型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对幼儿的音乐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音乐教学目标、程序及教学条件设置

  2.1教学目标设置

  幼儿音乐教学应该从不同角度对音乐教学进行目标定位,从认知目标上讲,通过音乐教学要使幼儿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知识有个深入理解,建立初步的认知结构;从策略角度上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让幼儿逐步主动的去寻求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索积极性;从情感目标上讲,不仅仅要通过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而且要培养幼儿价值观、审美观等综合素质。

  2.2实施程序设置

  从幼儿角度出发,实施程序分为两个过程:学习参与和探索创新,这两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首先要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引导幼儿进入音乐领域,养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和音乐练习的过程;第二个阶段就是探索创新过程。幼儿阶段个性发展丰富多样,对一切事物都保持好奇心,当幼儿进入音乐领域学习后,教师要进行有效引导,营造一定的条件和环境,让幼儿去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学习进行探索创新。

  2.3教学条件配备

  优越的教学条件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教师方面,必须配备具有较高教学素质和自身音乐综合素质的教学队伍,这些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创新教学能力;其次,幼儿方面,必须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次,师生关系方面,师生关系必须平等和谐,必须亲和互动;最后,教学投入方面,必须配备足够的音乐教学工具和教学器材。

  三、幼儿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3.1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幼儿的成长阶段特点和个性特点。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在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上较慢,而且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对于小班学生来说,可以选择相对短小,节奏鲜明的音乐,对于中班、大班的学生,可以选择两段式、三段式音乐。同时根据个体学生理解差异,对音乐教学内容也要进行差别选择。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生活化。选择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更容易,如根据幼儿喜欢的玩具、动物植物等选择题材对应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

  3.2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宽松的教学环境,减少幼儿的害羞感,增加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和幼儿的感情,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积极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等。

  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杜绝单一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而且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把教学场地丰富化,可以引入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3.3教学评价方面

  在教学评价方面,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价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所授音乐的熟练掌握程度,其次就是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对音乐的认知度,对音乐的审美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音乐是幼儿的亲密伙伴,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为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幼儿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逐渐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海南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基础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培养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相关推荐


  本文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0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4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