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仪式的互惠交换与社会基

发布时间:2018-04-03 13:04

  本文选题:出生礼 切入点:仪式 出处:《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老刘寨苗族的出生礼由取名仪式、祝米酒仪式与周岁仪式三个相互连贯的部分构成了层次鲜明的完整结构。三个环节先后以血亲、姻亲及扩展社会关系为核心,其间展开了丰富多样且互有差异的制度化的食物、劳动力、各种礼物乃至象征符号等的互惠交换。其形成不仅与苗族的历史迁徙尤其是传统游耕有关,与苗族社会自身的结构特质相关,更与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历史演变紧密相关。它向我们揭示了仪式与社会之间多重性互动关联的实质及其作用机制。
[Abstract]:The birth ceremony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Laoliuzhai consists of a naming ceremony, a rice wine ceremony and a first year ceremony.The three links have been centered on blood relatives, in-laws and expanding social relations, during which the reciprocal exchange of rich and diverse institutionalized food, labor force, gifts and even symbolic symbols has been carried out.Its form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migration of the Miao nationality, especially to the traditional migration, but also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ao society itself, but also to their historical evolu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It reveals the essence and mechanism of the multiple interaction between ritual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现代转型”(项目编号:10XJC850006) 中国博士后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转型”(项目编号:20100471682)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10Z057)阶段性成果 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中越边境苗族社会结构演变中的认同建构”(项目编号:ynuy201144)
【分类号】:C95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6 张美川;;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反思效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康丽颖;;教师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蕴——布迪厄实践理论对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寸瑞红;高黎贡山傈僳族传统森林资源管理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9 阎光才;教育过程中知识的公共性与教育实践——兼批激进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和课程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10 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陆双梅;;云南少数民族抢婚(偷婚)习俗的文化探析——以奔子栏藏族偷婚习俗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3 朱凌飞;胡仕海;;木楞房里的社会文化空间[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郭佩霞;;挖掘民族文化潜能 推动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杨文炯;;大分散中族群认同的建构与社会整合——跨城乡区域的回族社区之间的社会互动结构的人类学分析[A];第二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肖瑛;;构建总体性的友好社会——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杨长坤;;昔日碧峒今何在[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9 杨梅;郑进;鲁法庭;王雪梅;;西双版纳地区汉族与傣族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差异及相关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乐国林;毛淑珍;;文化嵌入视角的企业本质探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金东朝;中国云南大理白族传统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马立峰;民族乡镇的贫困与反贫困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玉凤;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苏地曼.阿宝财;和田玉的商业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蒋莉;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晓博;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实现途径—布厄预先构建与参与性能象化的重新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陶红梅;西盟佤族农户经济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德山;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4期

2 陈周旺,张爱阳;论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变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3 李凯;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迁[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刘培茜;青州满族社区变迁过程中的文化研究[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5 高登荣;经济生活与社会文化变迁——对云南坎村彝族的考察[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吴国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J];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01期

7 葛茜;政策的属性及作用[J];价格与市场;2002年05期

8 王江燕;社会转型中的民族凝聚力变迁[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文建龙;;我国弱势群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王正义,杨质昌;赫章苗族脱贫致富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永久;刘庸;;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杨光全;;试论苗族芭茅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费凡;;建国60年官民沟通模式之变迁[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蒋军成;;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范式演变综述[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后记[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6 黄颖;;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中的政府公共服务新平台——以上海浦东市民中心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翁家烈;;制约苗族发展的因素试析[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8 王玉龙;;现阶段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紧迫性[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乌小花;;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滕振军;;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政府能力提升[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迅W,

本文编号:1705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05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