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安全思想探析
本文选题:西部民族地区 切入点:生态安全思想 出处:《学术探索》2015年04期
【摘要】:西部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安全思想,具体表现在生态思想观念、生态技能经验、生态组织管理中。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言传身教,生态化的生活生产方式,理性的世俗实践方式,口口相传的生态习惯法和风俗来约束行为,使生态安全思想得以传播和承袭。发掘西部传统文化中生态安全的文化资源,在现代生态文明语境下,推进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传承与创新并举,是民族地区合理发展的时代要求。
[Abstract]:The western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abundant ecological security thought, which is embodied in ecological ideology, ecological skill experience and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management.Through the practice of practic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ecological life production, rational secular practice, oral ecological customary law and customs to restrain behavior, so that ecological security ideas can be spread and inherited.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for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western China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
【基金】: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3XKS018)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迪,段昌群,杨良;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2 华锐·东智;浅论藏族传统的禁忌文化对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贡献[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3 李韬;西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道德观的考察及现代价值分析[J];唐都学刊;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存建;陈静安;白忠;程熙;;利用遥感和GIS进行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2 王熠珏;;在“天人合一”的法学意蕴中栖居[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5期
3 王佐龙;;生态习惯法对西部社会法治的可能贡献[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范景萍;李静波;;少数民族习惯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4年08期
5 王耕;王嘉丽;王彦双;;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演变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6 马宗保;马晓琴;;人居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西北少数民族聚落生态文化浅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4期
7 李良品;彭福荣;吴冬梅;;论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念与生态环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3期
8 高吉喜;张向晖;姜昀;欧晓昆;何大明;石建斌;;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关键问题研究[J];科学通报;2007年S2期
9 安丰军;;浅谈古代鄂伦春族的生态伦理思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6期
10 李衍;李巧云;关欣;;贵州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鄂崇荣;;民间信仰、习惯法与生态环境——试析青海藏族生态观念对保护草原环境的影响[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承录;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3 韩天放;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4 周上游;农业生态安全与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5 冯永忠;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分离与效应强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田静毅;秦皇岛市生态环境信息图谱模型及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熊鹰;湖南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张婧;胶州湾海岸带生态安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大雨;我国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袁丹丹;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与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春晖;论苯教和藏传佛教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军;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观[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刘兵;哈尔滨都市圈生态安全系统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刘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吉林省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肖雅锟;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冠英;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龙占福;震后玉树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青海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承志;一页的翻过[J];读书;2000年07期
2 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J];环境保护;2002年05期
3 高吉喜;新世纪生态与环境保护主题[J];环境保护;2002年05期
4 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二: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若干问题[J];环境保护;2002年07期
5 宋凌浩,宋伟民,施玮,蒋蓉芳;上海市大气微生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3期
6 高红霞,冯福民,张志坤,李才广;唐山市工业区大气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年06期
7 苏敬武,丛庆美,张吉芬,郭琴,丛伟红,车燕妮;威海市农产品及人乳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1期
8 于慧芳,赵旭东,张晓鸣,朱志勤,刘金龙;北京地区人乳有机氯农药蓄积水平的动态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6期
9 曹凤中;我国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72期
10 王韩民,郭玮,程漱兰,王前进;我国生态安全的问题与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7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力;;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张福德;;略论法律的生态安全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要发展更要生态安全[J];协商论坛;2005年02期
4 黄玉锋;;生态安全的守护神[J];中国林业;2006年15期
5 ;维护生态安全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6 黄元山;;国家生态安全与恩施州的生态安全状况[J];恩施州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7 高小平;;生态安全与突发生态公共事件应急管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关注生态安全[J];领导文萃;2007年05期
9 邹宏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生态安全[J];领导文萃;2007年05期
10 田恒国;;确保生态安全的十大举措[J];领导文萃;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连仲;;生态安全是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大前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全永波;吴玮;;海岛生态安全体系构建初探[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钟章成;;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苏智先;;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陈学敏;;我国农村生态安全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7 刘华;安晓勇;;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及其立法探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8 何大明;;全球化与跨境水资源冲突和生态安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孙永萍;温远光;;城市化与生态安全[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曹伟;;生态安全战略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安华轩 彭靖里;补上“生态安全”这一课[N];云南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谢方;“美丽中国”是对全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黎晓艳;周先旺:生命安全与生态安全要并重并抓[N];黄石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万建民;生态安全不容忽视[N];经济日报;2002年
5 郭耕;正视生态安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警惕国际贸易危及生态安全[N];中国信息报;2003年
7 潘少婷;塘厦获评国际生态安全示范镇[N];东莞日报;2010年
8 王立凤;塘厦获评“国际生态安全示范镇”[N];东莞日报;2010年
9 实习记者李慧子;学界研讨生态安全中的法治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记者 刘俊 通讯员 李根东 龚道平 崔连江;护生态安全 绘绿色长卷[N];十堰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张艳丽;民勤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戴科伟;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耕;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熊鹰;湖南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刘莉;水文生态安全法律保障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7 杨赛明;煤矿区生态安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微;黑龙江省资源与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谭键;海南省生态安全的空间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春雪;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乡生态安全综合评估[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霞;中国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余丹;论技术生态安全[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邹长新;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研究——以黑河为例[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5 王志琴;小城镇地区生态安全研究初探[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刘兵;哈尔滨都市圈生态安全系统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陈少慧;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厦门市生态安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许诗;过去30年三江平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蔡磊;基于承载力理论的广东省生态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10 王彦双;辽宁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评价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3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1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