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与“古史新辨”——以郑振铎《汤祷篇》为中心
本文选题:郑振铎 切入点:汤祷篇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针对顾颉刚等的"疑古辨伪"活动,郑振铎提出"古史新辨"的设想。发表于1933年的《汤祷篇》一文,便是这种设想的体现。在此文中,郑振铎借助文化人类学理论,对载录于中国古籍中的商汤祈雨传说进行了还原。今天看来,《汤祷篇》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其运用异文化资料研究上古传说的方法,依然有积极意义。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兴起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潮流,便是对这种方法的隔代传承。
[Abstract]:In view of Gu Jiegang's "suspect ancient false" activity, Zheng Zhenduo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new differentiation of ancient history".This vision is embodied in the article, "Soul Prayer", published in 1933.In this article, Zheng Zhenduo, with the help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theory, restores the legend of "Shang Tang praying for rain" recorded in ancient Chinese books.Today, although there is something open to question, the method of studying ancient legends by using different cultural materials still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e trend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since the 1980s.This is the method of passing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JK158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敏;;论《新序》、《说苑》材料加工的特点——以引《诗》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李岩;;历史上对大禹形象的认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燕;周志兵;;《中国小说史略》之今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4 郭铁娜;;楚文化河伯与古希腊文化狄奥尼索斯的相似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5 刘全志;;论孔门“七十子”之称的由来和流变[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王天峰;;保定:五帝时代的历史舞台[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杨玉珍;外来影响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观[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8 王次梅;《史记》传记人物悲剧论略[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9 王允亮;;汉魏六朝江海赋考论[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10 徐广才;;《天问》“死则又育”、“后帝不若”再释[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开泰;;从《管子》研究看郭沫若对新史学的贡献[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黄人二;;《论语·雍也》篇“齐一变至於鲁”章与上博藏简《子羔》之编联问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林乐昌;;张载礼学论纲[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海烈;;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黄海烈;;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历史动因与学术渊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7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8 楾春峰;;《周礼正义》(地官)点校商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2013年
9 田百慧;;论管子思想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10 张瀚池;;试论《管子》的山林资源管理思想[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峻;郑振铎与瞿秋白的深厚情谊[J];福建党史月刊;2003年09期
2 凌其成;呕心沥血 枵腹从公——国家第一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J];民主;2005年02期
3 冒怀谷;;一介书生郑振铎[J];民主;2006年10期
4 施晓宇;;藏书大家郑振铎[J];政协天地;2013年07期
5 王铭珍;郑振铎轶事[J];上海消防;1996年01期
6 刘作忠;同志会的壮举——郑振铎搜藏、抢救古籍轶闻[J];党史纵横;1997年02期
7 王书声;郑振铎的文人观[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10期
8 陈芬;郑振铎: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J];福建党史月刊;2000年05期
9 张锡金;郑振铎在1958年[J];纵横;2005年07期
10 罗银胜;;“书痴”郑振铎[J];民主与科学;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福康;;论交四十年 同志加兄弟——论茅盾与郑振铎[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保生;一代杰出的学者——郑振铎[N];光明日报;2000年
2 鲁迅博物馆 陈漱渝;郑振铎的文博思想[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商金林;郑振铎 文化人的真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王伟瀛;爱国藏书家郑振铎[N];中国老年报;2000年
5 记者 梁文;系列活动纪念郑振铎诞辰110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陈福康 上海外国语大学;略论郑振铎的学术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陈福康;《郑振铎传》的出版风波[N];文汇报;2013年
8 刘妮丽;郑振铎:40年藏书7700余种[N];北京商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上海纪念郑振铎诞辰一百一十周年[N];文学报;2008年
10 记者 高艳鸽;回顾郑振铎对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杰出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惠萍;翻译家郑振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江娜;1930年代的郑振铎和他的多重文化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文娟;郑振铎的儿童文学教育观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段金燕;郑振铎文学翻译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小燕;郑振铎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林银焕;现代性视野中的郑振铎文学思想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7 吕文浩;郑振铎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苏杭;郑振铎的文学史理论及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超;论郑振铎的文学史观[D];扬州大学;2004年
10 杨yN;郑振铎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28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2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