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流动或留守: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黎族未婚男性的困境——对海南省乐东县抱由镇头塘村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4-11 19:16

  本文选题:流动或留守 + 理性选择理论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随着村寨经济结构的变化,橡胶等经济作物的大面积种植需要更多男性劳动力留村务农,使原本外出或计划外出打工的未婚男性面临着流动或留守的选择困境。从生存理性看,流动或留守都能给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经济理性看,流动或留守创造的经济利益处在势均力敌的较量之中,不易取舍;从社会理性看,黎族未婚男性则陷入了深深的选择困境,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由于村寨青年性别比严重失衡而导致的未婚男性择偶困难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village economic structure, the large area planting of rubber and other cash crops needs more male labor to stay in the village to work in agriculture, which makes the unmarried men who originally go out or plan to go out to work are faced with the dilemma of flow or stay behind.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rvival rationality, mobility or left-behind can provide them with basic living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the economic benefits created by mobility or left-behind are in a close competition and are not easy to choo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rationality,The unmarried men of Li nationality are in a deep dilemma of choice. Among th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difficulty of choosing a spouse for unmarried men caused by the serious imbalance of the sex ratio of young people in the vill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海南黎族家庭变迁研究——以海南省乐东县X村为例”(CSY12027)
【分类号】:C913.1;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文军;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年06期

2 孙淑敏;;乡城流动背景下低收入地区农村男子的择偶困境——对甘肃省东部蔡村的调查[J];西北人口;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赖志凯 实习生 张赛红;[N];工人日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2 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登国;;县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5 万江红;陈炉丹;;农村借贷行为未果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湖北两地农户的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2期

6 张兴;;社会断裂、社会排斥与和谐社会[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张美川;;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反思效果[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亚平;刘琳琳;;农民流动的现实图景与前景展望——以M村农民流动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10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奎;;进京保姆:一种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女性劳动力转移模式——基于甘肃陇东南L村的个案分析[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帅庆;;从电视相亲看当前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周婧;杨庆媛;翁才银;戴佩淇;苏康传;;基于兼业行为的大城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流转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张秀梅;甘满堂;;农民工流动家庭化与城市适应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乐;;失地农民的就业选择——以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婕;;浅谈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主体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桂桂;;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贵州省406个样本的调查[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琴;;述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周培明;张智敏;;影响农民工职业培训需求的因素分析——对武汉市的调查[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经q,

本文编号:1737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737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