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斯坦”与“东突厥斯坦”概念的演变
本文选题:中亚 + 突厥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1期
【摘要】:自古以来,中亚地区没有一个民族将自己生活的地方称为"突厥斯坦"。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波斯人提出的,但具体地理范围变化不定。14世纪初,西欧获悉这个概念,并以此模糊地表示中亚的某个区域。19世纪,入侵中亚的俄国人第一次设立以"突厥斯坦"为名的行政区域,原先变动不定的"突厥斯坦"概念从此有了比较固定的地理范围。19世纪前期,俄国人还首次提出"东突厥斯坦"或"中国突厥斯坦"概念,不过用法非常混乱。无论是"突厥斯坦"还是"东突厥斯坦",都是由外族人随意提出并首先使用的,当地居民并不以此类概念自称;它们是模糊的、变动的、不规范的地理俗名;这类地理俗名与种族、行政区域无关,更与政治实体无关。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no ethnic group in Central Asia has called its own place "Turkestan." The concept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by the Persians, but the specific geographical range vari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4th century, Western Europe learned of the concept, which vaguely represented a region of Central Asia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Russians invaded Central Asia for the first time to establish an administrative area in the name of "Turkestan," and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Turkestan" had a relatively fixed geographical range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e Russians also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ncepts of East Turkestan or Chinese Turkestan, but their usage was very confusing. Whether "Turkestan" or "East Turkestan", they were put forward and first used by foreigners at will, the local people did not claim to be such concepts, they are vague, changing, non-standard geographical names; This kind of geographical nam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ace, administrative area, and political entity.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与海外华人研究院;浙江大学历史系;
【基金】: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项目
【分类号】:K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华涛;;喀喇汗王朝祖先传说的历史解读[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2 郑坤亮,玛达尼亚;“东突”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J];历史教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龙智;论第一次西学东渐停止的原因[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常玢;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与发展[J];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1期
3 程毅;大国角逐与中亚战略走势——综合历史与地缘战略的视角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4 刘永连;试析突厥丧葬风俗汉化的历程[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5 陈习刚;唐代葡萄种植分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马建春;;元代也里可温的族属与分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3期
7 刘镇清;China和Cathay词源新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周中坚;亚洲大陆桥的构想与北部湾的繁荣[J];经济地理;1992年04期
9 李燕;19世纪俄国中亚政策对中亚社会发展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华涛;;喀喇汗王朝祖先传说的历史解读[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章小谦;传承与嫁接:中国教育基本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冬青;明朝朝贡体系与十六世纪西人入华策略[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勤;西王母神话传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8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徐良利;伊儿汗国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岩;明清西洋风绘画研究(1579-1840)[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俊艳;英国扶植阿古柏政权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2 田庆锋;钦察汗国与蒙古元朝时期之中西交通[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无情;新疆古代宗教文化与民族演变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许艳青;明代主要金属类商品的对外贸易[D];暨南大学;2004年
5 丁娥;牙人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肖纯荣;论早期伽色尼王朝[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7 蔡力敏;论文化因素对中亚国家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曹盟;19世纪吉尔吉斯民族社会转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李富森;略论占城与宋朝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静,古丽尼沙,甘子明,王静兰,吉力力,鲍黎明;新疆塔塔尔族青年体型、躯干、四肢主要体质特征调查[J];局解手术学杂志;1999年04期
2 董建江,崔静,吉力力,王静兰,甘子明,古丽尼沙;新疆塔塔尔族青年体重足长与身高关系的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1年01期
3 宋景民,张桂芝,吴明德,王述魁;对蒙古族、藏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11位青年人头发毛干的扫描电镜观察[J];解剖学杂志;1994年04期
4 袁疆斌,徐双进,张海国,迪拉娜·阿巴斯,谢展华,黄薇,王铸钢,陆振虞,陈仁彪;新疆塔塔尔族肤纹学[J];解剖学杂志;2003年02期
5 李树辉;乌古斯部族诸部落史迹考(上)──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三[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郑坤亮,玛达尼亚;“东突”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J];历史教学;2004年01期
7 崔静,郑连彬,沈新生;新疆塔塔尔族体质特征调查[J];人类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树辉;突厥狼图腾文化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9 李建新;新疆塔塔尔族调查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10 金国平,吴志良;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史料之分析[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金加参;索穷;老范;;“吾尔多”西藏牧民的赶羊工具[J];中国西藏(中文版);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树辉;;葛逻禄新论[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2 宋岘;;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贾建飞;;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A];“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文芳;王大方;;论草原丝绸之路[A];中国·内蒙古第二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何端中;从酒泉成长起来的贵霜帝国[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黄晚;寻找失落的文明[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奴尔买买提·卡迪尔;喀喇汗王朝居民的文化变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7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7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