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走廊的形成机理
本文选题:民族走廊 + 自然环境 ; 参考:《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民族走廊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自然、历史、政治、文化等环境。山地地理环境是民族走廊形成的自然基础;长期的人口流动与迁徙是民族走廊形成的动力因素;中央王朝控制的弱化和权力的边缘化是民族走廊形成的政治条件;多民族并存和多元文化互动是民族走廊形成的人文条件。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corridors depends on specific natural, historical, political, cultural and other circumstances. The mountainou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the natural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orridor, the long-term population movement and migration is the motive factor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orridor, the weakening of the central dynasty's control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power are the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orridor. Multi-ethnic coexistence and multi-cultural interaction are the humanistic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corridor.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6MZ028,11CMZ013) 教育部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YJC850001)
【分类号】:C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郭家骥;;地理环境与民族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3 葛政委;;论西南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中的文化保护[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3期
4 覃德清;杨丽萍;;南岭民族走廊文化积淀与审美人类学研究的拓展[J];文化遗产;2009年03期
5 石硕;;关于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试论藏彝走廊的文化分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6 黄柏权;;秦汉至唐宋时期“武陵民族走廊”的民族格局[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核心;;多元文化基础上的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研究[J];才智;2010年12期
3 孙恪廉;王小力;赵文舟;;社会主义与西部少数民族宗教关系回眸[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孙恪廉;彭跃进;张建泉;;圆融宗教:西部和谐的另一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 朴婷姬;;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6 黄龙光;;增强民族认同感,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尹绍清;尹可丽;;云南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李富强;;对中国民族政策“反思”的反思[J];桂海论丛;2009年06期
9 李富强;;壮族是创造的吗?——与西方学者K.Palmer Kaup等对话[J];桂海论丛;2010年02期
10 李富强;;维护和发展广西“四个模范”的光荣[J];桂海论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徐杰舜;;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论纲[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3 刘冰清;;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拓展与创新——读徐杰舜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2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慧霞;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肖梅;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付春;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D];复旦大学;2005年
9 祁进玉;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3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超;我国边疆民族主义及其治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李建国;甘南地区民族关系与社会稳定互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江荣;东乡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覃继督;“表演理论”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应用述评[D];云南大学;2011年
9 单军伟;基于族际政治整合的我国民族政策有效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杨光;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团结的实践与经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布凡;;川西藏区的语言关系[J];中国藏学;1988年03期
2 孙宏开;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及语言学研讨会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0年02期
3 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4 李绍明;从川黔边杨氏来源看侗族与土家族的历史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5 张永国;;关于思州田氏土司的兴衰及其族属[J];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02期
6 冉敬林;酉阳土司制述略[J];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05期
7 黄柏权;;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李绍明;;夜郎与巴蜀相关民族的族属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孙宏开;;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抢救与保护[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费孝通;南岭行[J];w芸,
本文编号:1890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9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