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与冰:湖南维吾尔族伊斯兰文化认同研究——以湖南桃源枫树回维村为例
本文选题:维吾尔族 + 伊斯兰文化 ; 参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湖南桃源枫树乡作为中国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伊斯兰文化呈现出大力复兴与迅速衰落并存的矛盾格局:在村民"集体记忆"、民族优惠政策和民族精英的主观建构三者不断作用下,该地维吾尔族文化出现了大力复兴的现象;但同时由于生产方式转变导致的涵化与现代化使该地维吾尔族文化又呈现迅速衰落的态势。枫树维吾尔族文化呈现出的这一矛盾状况体现了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解构与重构的必然,反映出在"文化超市"中民族文化既强化自身的特色,又与其他文化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必然。
[Abstract]:Taoyuan Fengshu Township in Hunan Province, as the "second hometown" of Chinese Uygur people, Islamic culture presents a contradictory pattern of vigorous rejuvenation and rapid decline: collective memory of villagers,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ethnic groups and subjective state of the national elite. Under the constant action of the three, The Uygur culture in this area has been vigorously rejuvenat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ltu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Uygur culture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have led to the rapid decline of the Uygur culture. This contradiction of Maple Tree Uygur culture reflects the necessity of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reflects that the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cultural supermarket" not only strengthen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with other cultures common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evitable.
【作者单位】: 湖南省农村居民社会化发展研究基地;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委托课题“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1JD52)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编号:12YJA710034)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战略与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2C0825)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胡浩;;民间宗教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及其功能辨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王沛;胡发稳;;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郑宇;;集体记忆的构建与演化——箐口村哈尼族“集体失忆”的阐释[J];思想战线;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刘伟;张佩佩;;南京国民政府国庆纪念中的辛亥记忆[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4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曾纳;;囚禁的枷锁还是放飞的自由——论托妮·莫里森《天堂》中的记忆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6 叶展;;从集体记忆的角度解读《六月庆典》中的父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陈华;潘浪;;当代古巴华侨的家国观与文化观——基于黄宝世书信的解读[J];八桂侨刊;2011年03期
8 李金发;;浅议彝族宗教文献《指路经》的文化内涵[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潘海波;;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以西宁市城北区廿里铺镇莫家泉湾村为例[J];才智;2011年12期
10 刘良;;建国记忆与政党认同:关系及其限度[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珂;吴斐琼;;现代虚拟港与集体记忆强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另类尝试[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张桃洲;;存在的几副面孔——从《入梅丛书》看19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与现实[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田兴国;;水浒忠┕壅逡閇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黄启峰;;地景 记忆 权力——郭松h∷档奶ū笔樾囱芯縖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孟君;;集体记忆的多副面孔——论“文革”的电影城市空间形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陈宇;卢斌;裴凡伟;;保护连续的城市记忆条码——以天津市小白楼五号地规划设计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珊;段进宇;侯硕;邢晓娟;;城市记忆度评测——以北京中轴线研究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10 窦鹏;;“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数据库”建设方略[A];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陶宇;单位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鸿飞;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太湖新城南泉古镇竞合模式下的再生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朱沛升;“文革”——沉重的集体记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吉方;原真性视角下的周新古镇保护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胡光伟;流散:找寻适意的家居[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阳;《仁慈》中人物自卑心理解读[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灵;社会身份: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申琳;论20世纪西方油画中爱情题材的表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文兴;城市更新中的历史街区[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袁洁;革命·消费·认同——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政治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胡浩;;交融与传承:紧密型民间宗教信仰体系的建构——对三家台蒙古族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赵伟;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先决条件[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3 郑宇;;哈尼族宗教组织与双重性社会结构——以箐口村“摩匹—咪谷”为例[J];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4 陈庆德;人类学中的观察与理论预设[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5 林国平;;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当代中国社会——以福建为研究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4期
6 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7 赵世林;陈为智;;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8 孙卫卫;文化:意义的出场和敞开[J];学术交流;2004年03期
9 季中扬;;当代文化认同的思维误区[J];学术论坛;2008年08期
10 郑英杰;谭必友;;原始宗教历史演变的文化选择——以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为例[J];学术月刊;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红良;壮汉文化认同与壮族文化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穆斯林民族现代化进程[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郭春霞;;论回族商业伦理[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3 ;宁夏人民出版社新出回族、伊斯兰文化图书书目(一)[J];回族研究;2000年04期
4 李兴华;;浅淡回族文化[J];回族研究;2007年04期
5 苏晓红;;试论回族妇女的盖头文化及其社会功能[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李安辉;;论民族文化视域下和谐回族社区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宁夏人民出版社新出回族、伊斯兰文化图书书目(二)[J];回族研究;2000年04期
8 郭颖;;浅析新疆回族妇女观的变迁[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陈育宁;汤晓芳;;《中国回族文物》导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彭树智;回族的文明交往特征——李健彪《执著岁月——回族史与伊斯兰文化》序[J];回族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新;;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论创新及拓展[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2 杨有贤;;回族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特征散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建平;;全球化形势下回族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姚继德;;回族学学科体系刍论[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沙宗平;;穆斯林民族与我国西部社会:以新疆为例[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沙宗平;;穆斯林民族与我国西部社会:以新疆为例[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孙俊萍;杨学林;;关于西北回族拱北研究的几个问题[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8 马寿荣;;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锋;;当代回族文化的走向:在民族性和开放性之间[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王宇洁;;当代蕃坊:现状与未来[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友涛;构建开放型回族文化新模式[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周丽红;牛街一街一世界[N];西部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敏 高珊;中华回乡文化园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风情[N];华兴时报;2006年
4 肖俊仁;科学发展时不我待 共建和谐义不容辞[N];民族日报;2008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郑也夫;警惕大人对“小人”的贿赂[N];南方周末;2009年
6 本报记者 马丽;同行善举,和谐共生[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张东伟;“和”——这里的故事叫团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记者 杨桦;古尔邦节招待会在京举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市民委;保障民族平等权利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N];沈阳日报;2008年
10 赵蔓 杨景;市回族文化研究会成立[N];天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定明;西宁东关回族社区的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马洪伟;三亚回族社区的伊斯兰文化与社会生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虎丽平;当代云南穆斯林女学的文化传承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侯豫新;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庄浪户村回族消费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依达亚提·亚尼塔克;新疆回族拱北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罗昊文;陕西省回族散居区城市阿訇角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陈碧;民族、宗教与身份认同[D];厦门大学;2007年
6 马生福;现代化背景下农村撒拉族的宗教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董锦霞;东乡族女性宗教生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范杰;临夏市回汉民族关系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白浩然;保安三庄汉族移民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马秀萍;伊犁地区清泉村东乡族移民的文化变迁[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0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890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