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民族欧洲的认同与民主——哈贝马斯的观点述评
本文选题:后民族欧洲 + 认同 ; 参考:《世界民族》2013年04期
【摘要】:针对欧洲民族国家的多元性,哈贝马斯极力主张欧洲政治一体化,实现欧盟的"多元一体"。"多元一体"的基础不可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只能是具有包容或普适性的"宪法爱国主义"和民主。哈贝马斯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法律-集体认同-民主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一个可以相互利用的循环系统。即只有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具有合法性;集体认同的基础是法律和民主,它们又塑造了集体认同;而只有在法律构建的制度和公民认同的共同体中民主才是可行的。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lurality of European nation states, Habermas strongly advocates European 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 "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cannot be based on narrow nationalism, but on inclusive or universal 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 and democracy. On the basis of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Habermas constructs a model of law-collective identity-democracy, which is a circulatory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by each other. That is to say, only through democratic procedures can the laws be made with legitimacy; the basis of collective identity is law and democracy, which shape the collective identity; and democracy is feasible only in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community of citizens' identity.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科研开发处;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后民族政治的内在张力及其认同路径——以欧盟为例”(项目编号:12YJA81001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08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曹卫东;后民族民主与欧洲的未来[J];读书;2002年05期
2 李明明;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J];欧洲研究;2005年03期
3 鲁道夫·宾尼;郭灵凤;;欧洲认同的历史起源[J];欧洲研究;2006年01期
4 马德普;柴宝勇;;多民族国家与民主之间的张力[J];政治学研究;2005年03期
5 冯·多尔夫·斯登贝格;陈克勋;赖骏楠;;宪法爱国主义[J];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余京华;;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批判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巫肇胜;;听证制度:一个妥协视角的公正命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周琦;;继承与超越——“和谐世界”思想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6 王兆良;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李继武;;资本与市场经济联姻和现代化的二律背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严一云;刘晓光;;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10 肖晴;杨超;;苏北新农村公共空间现状评价研究——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程庄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贵;;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探析——以协商民主理论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时红秀;;从细节中窥见历史,在真实中发现理论——对《打工者社会空间的生产——番禺打工者文化服务部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7 师曾志;;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许静;辛亮;;新媒体环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从“黑砖窑事件”谈起[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10 刘晓慰;;谁的声音更响亮?——析经济权力旨趣规范下的大众传媒[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弛;中国学位授权制度变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蜀华;认识中华民族构成的一把钥匙──《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读后[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刘弘浍;说“海”──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之管窥[J];创造;2001年04期
3 牟岱;澳大利亚的多元一体文化——兼论华人的文化融入性[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4 伍雄武;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关系与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高翠莲;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阶段划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文光,翟国强;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关系述论[J];思想战线;2005年02期
7 肖瑶;;从晚明辽东民族格局看“多元一体”理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唐明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立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道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语言观[J];民族语文;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雄武;;从“多元一体”看内地少数民族[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2 马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与共同历史[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3 刘冰清;;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拓展与创新——读徐杰舜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伍雄武;;谈各民族哲学思想的关系[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5 陶国相;;多元一体:云南多民族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研究[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6 佐斌;;自我与社会心理的重构:中国改革开放的心理学思考[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索晓霞;;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特殊性[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9 张践;;多元宗教信仰与各民族的和谐共生[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10 朱永;黄永鹏;;超越自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趋向研究[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当代的新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陈育宁;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N];宁夏日报;2005年
3 邸永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涵[N];学习时报;200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史学博士 邸永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再认识[N];北京日报;2008年
5 徐杰舜邋韦小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概述[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马戎邋记者 赵志研;多元一体理论:拓展中华民族研究新视野[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严庆;如何理解“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伍雄武;从多元一体看“内地少数民族”[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我国民族宗教文化: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多元一体理论:建构中华民族格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建灵;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安金勇;多元一体格局下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婧;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郑尤;汉族女娲神话与南方民族女神神话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刘琴;“多元一体”文化视角下的西双版纳傣族基础教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倩;挂于腰间的金色文化甘肃保安族腰刀多元一体设计文化探析[D];重庆大学;2014年
7 李晓斌;解析老子《道德经》“一”思维及其现实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54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5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