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族群边界与少数族群的认同——以印度人穆斯林为例
本文选题:马来西亚 + 印度人穆斯林 ; 参考:《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马来西亚族群边界的成因及其划分标准。这种以种族和宗教为依据的族群划分标准,让身兼双重身份的马来西亚印度人穆斯林饱受身份重叠之苦。马来西亚印度人穆斯林的认同遭到了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族群和以印度教教徒居多的印度人族群的拒绝。为获取政治、经济等社会资源,印度人穆斯林不得不在马来族群和印度人族群之间寻找皈依。印度人穆斯林社会的案例表明,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融合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the Malaysian ethnic boundary and its division standard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This ethnic and religious - based ethnic division standard has been rejected by the Malay group and the Hindu community of Hinduism . In order to obtain political , economic and social resources , the Indian Muslim has to find a conversion between the Malay and Indian communities . The case of the Muslim community of the Indian people shows that the road of integration of the Malaysian multicultural society remains a long way .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基金】:201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认同的困境——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穆斯林研究”(2011Y13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英明;;马来西亚种族政治下的华人与印度人社会[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燕清;;从专卖到公营——荷印殖民政府鸦片经营策略的转变及其对爪哇华人社会的影响[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2 何平;;东南亚的印度人及其历史变迁[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3 罗圣荣;;马来西亚印度人的由来及其困境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8年04期
4 曹琳;;明代东南亚华商经营之道探微[J];东南亚研究;2008年06期
5 阮金之;;民主转型环境下的当代马来西亚印度人族群抗争运动[J];东南亚研究;2010年02期
6 宿玉海;海外华人企业发展的制度分析[J];东岳论丛;2000年01期
7 华守林;华侨经济的属性及其演变初探[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01期
8 曹琳;;明代海外华商经营活动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国梁;;再谈华侨华人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J];八桂侨刊;2013年01期
10 陈建山;;马来西亚华人与印度人的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J];国际研究参考;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敏杰;;论浙商的转型与非经济因素[A];浙商崛起与危机应对[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璧蕴(Ms. Chaweewan Wongcharoenkul);泰国华人作用: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三世至拉玛五世时期华人社会(公元1824年至公元1910年)[D];上海大学;2010年
2 任健强;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石沧金;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史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马永明;论外部性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以香山籍归侨为例[D];暨南大学;2004年
5 翟意安;论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文燕;华侨与侨乡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8 蒋国学;越南南河阮氏政权海外贸易研究(1600-1774)[D];厦门大学;2009年
9 徐文永;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吕涛;民国时期青田华侨群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强;东西方国家排外运动共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刘波;明代隆庆开放后的旅菲华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智峰;海外华人企业成长模式、管理思想及其对中国大陆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6年
4 吴改;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谷合强;地缘政治与当代亚太移民[D];暨南大学;2007年
6 张晶盈;福建华侨农场的社会化转型[D];厦门大学;2008年
7 郑达;改革开放以来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丽华;从东亚华商网络的视角看“亚洲三小”经济发展[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冠楠;美治时期《排华法案》在菲律宾的颁布及其实施[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刘为胜;二战前英属马来亚马华隔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耀;;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见闻[J];侨园;1999年05期
2 洪丽芬;马来西亚华人和语言[J];八桂侨刊;2005年04期
3 熊英;王夫子;罗艳珠;;殡葬职工职业声望的调查与分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心林;;认同的层次与变迁——潭溪土家族的个案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雷勇;;论跨界民族认同的多重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4期
6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J];学术探索;2008年04期
7 雷勇;;论跨界民族的多重认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5期
8 李晓明;;族群认同的“多元性”——以南岭民族走廊瑶族为例[J];前沿;2010年22期
9 李平凡;;历史文化认知与彝民族认同[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徐国亮;;和谐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权威建设[J];中州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绍行;;强化行政机关对中央政策认同确保执行有力——关于提高地方行政机关中央政策执行力的思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蔡志祥;;区域研究与国际视野:潮州、香港与东南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兴发;;客家文化的变异[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立臻;;关于提高基层整体执行力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沈桂萍;;少数民族干部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文明建设——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干部政治参与意识的调研分析报告[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旖旎;;从档案看文革期间的福建武夷华侨农场[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曹景钧;;良好治理及其对公共政策的意义[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唐玲;;政府作为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弘扬[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其荣;王春;;华人三重性:美国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比较研究[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贾长申;;对创建品牌社团的几点认识[A];创建品牌社团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福环;加强四个高度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N];新疆日报(汉);2005年
2 记者 赵慧琴;坚持依法治国 深化“四个认同”[N];新疆日报(汉);2004年
3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人民的认同就是对官员最大的褒奖[N];南方日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强化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N];新疆日报(汉);2004年
5 颜定英;强化“四个认同”确保长治久安[N];新疆日报(汉);2004年
6 本报评论员;强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N];新疆日报(汉);2004年
7 蒋建华 亚合甫;强化“四个认同” 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N];新疆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通讯员 唐人;合作医疗遭遇认同尴尬[N];新疆日报(汉);2004年
9 李磊明;灾区重建须重视民众认同[N];宁波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燕;结合“四个认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军林;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陈心林;南部方言区土家族族群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远;散居族裔对原居国外交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2 于佳琦;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钟文烘;利益与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苏宁;民族的自组织性之探索[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吴洁;西南边陲的“新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姜广元;现当代东南亚华人对中国的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8 罗文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9 高源;一站式电子政务背景下行政服务中心的内部服务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林兰;他者镜像下对民族自我的认同分化[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55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5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