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有关出土简牍与民族问题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汉简 + 简牍研究 ; 参考:《中国史研究动态》2013年03期
【摘要】:正20世纪以来,出土的简牍数量极其可观,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出土文献的发现、整理和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成为历史、语言、思想文化史专门之学的热点,成为国内外学者集中讨论的焦点"(葛承雍:《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序",第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简牍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前期历史的研究尤为重要,谢桂华特别指出:"我国古代简帛是研究从战国至魏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和中外关系诸领域的第一手珍贵资料。"(《简帛研究丛书序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出土简牍中尤其是以秦汉简牍数量最大,因而对秦
[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number of bamboo slips unearthed has been extremely considerable, and it is a precious first-hand material. "the discovery,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unearthed documents have become the frontier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become the hot spots in the study of history, languag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history," he said. Become the focus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GE Chengyong: the study of unearthed documents), Chapter 6, Page 1,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4. The study of bamboo slip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the early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Xie Guihua pointed out in particular: "in ancient China, silk and bamboo slips were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affairs,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preface to the Series of Studies on short and Silk Studi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5) the largest number of bamboo slips was unearthed, especially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so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Qin and Ha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C95;K8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汉简曾记录沙尘暴[J];中国地名;2004年02期
2 张德芳;浅谈河西汉简和敦煌变文的渊源关系[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3 宋迎春;;阜阳汉简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吴旺宗;;汉简所见“扁书”探析[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5 安忠义;;从汉简等资料看汉代的食品加工技术[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周群丽;;尹湾汉rX衣物诸词考——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一[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7 王子今;;额济纳汉简胶(革廷)考[J];南方文物;2007年01期
8 肖从礼;;从汉简看两汉时期量词的发展[J];敦煌研究;2008年04期
9 张如栩;;从出土汉简看汉代尊老养老制度[J];黑龙江史志;2010年19期
10 伊传宁;;由敦煌汉简谷物簿所见[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祖亮;;汉简兽医资料及其价值述略[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2 李烨;;略述汉简所见之“传”及其与“过所”的关系[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3 田中利明;刁小煃;;仪礼中“记”的问题——关于武威汉简[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田佳鹭;;《肩水金关汉简(壹)》数量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5 陈晓鸣;;由汉简“方”与“幡”看汉代边卒的文化学习[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6 张晓芳;;《敦煌县泉汉简释粹》虚词整理[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谢宗万;;关于汉简《万物》中所载药物基原的思考[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爱龙;在甘肃建立汉简博物馆[N];甘肃日报;2010年
2 全国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郝树声;甘肃汉简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施秀萍;汉简:构建文化大省的特色资源[N];甘肃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彭波;甘肃:破解简牍保护难题[N];人民日报;2005年
5 陈作义;敦煌汉简知多少[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记者 庄电一 通讯员 李岩云;敦煌百年出土汉简超过2万枚[N];光明日报;2006年
7 演讲人 张德芳;西北汉简一百年[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宋喜群 陈宗立;兰州肩水金关汉简有望出版[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朱永华 实习生 黄纯芳;走马楼万余汉简初露真容[N];湖南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马峥 张文静 彭侃;甘肃汉简助力丝路联合申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旺祥;西北出土汉简中汉代津令佚文分类整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功;敦煌汉简中的农业[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峰;西北汉简中的马[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艳辉;《敦煌汉简》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毛玉兰;对汉简所见器物及其历史文化意义的几点探讨[D];安徽大学;2007年
5 宋胜如;额济纳汉简研究综论[D];吉林大学;2013年
6 张伟;敦煌汉简中的兵器[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莫斐;尹湾汉简字体及用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孟建升;西北出土汉简中所见的“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充恒;陈梦家汉简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蒋莉;楚秦汉简标点符号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59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195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