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民族分析的微观基础:西方日常民族主义理论评述及补充
本文选题:日常民族主义 + 民族理论 ; 参考:《民族研究》2012年02期
【摘要】:近年来兴起的日常民族主义理论已经在西方民族理论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并且正激发出两种不同路向的新思潮:日常次民族主义和日常超民族主义。日常民族主义理论的提出将原生主义开启的微观民族分析推进到一个更为规范化的分析阶段,其意义在于部分消解了宏观民族分析中内在的冲突性和爆炸性,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以民族成员个体为中心的民族意义世界。该理论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其缺乏对精英功能的考虑及对历史变迁的整合这两方面。笔者尝试引入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成果来克服这一困难。在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仪式互动链理论的启发下,笔者提出一个族内互动场的分析框架,以期从社会学的视角对西方的日常民族主义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对日常民族主义理论进行一些补充和发展。
[Abstract]:The theory of daily nationalism, which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has had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western national theory, and it is inspiring two new trends of though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daily sub-nationalism and daily super-nationalism. The theory of daily nationalism pushes the microscopic national analysis initiated by nativism to a more standardized stage of analysis, the significance of which lies in the elimination of the inherent conflict and explosion in the macroscopic ethnic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hows a world of national meaning centered on the individual members of a nation. The difficulties of this theory mainly focus on its lack of consideration of elite fun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historical changes. I try to introduce the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y to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Inspired by Collins' theory of ritual interaction chai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intra-clan interaction field in order to summarize and generalize the theory of daily nationalism in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carries on some suppl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o the daily nationalism theory.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
【分类号】:C95-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晓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2期
3 吴忠民;形成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社会分层中的公正规则初探[J];东岳论丛;2005年01期
4 杨晓峰;教育叙述批判[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5 花永兰;国外学者关于当代民族主义研究综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08期
6 曾向红;杨恕;;中亚各国国家民族的构建:以塔吉克斯坦为例[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7 兰林友;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唐书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欧洲文化认同[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陈露,刘秦民;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社会动员[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建华;;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翁贺凯;;民族主义、民族建国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西方学理”与“中国问题”[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涤非;近代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民族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徐菁;论公司法的边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周传斌;中国民族理论新范式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李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芳艾;论当今世界民族分离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3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红艳;作为群体存在的农民工地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岳志强;马库斯·加维黑人民族主义思想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有长;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钊;民族主义的传统化表象与现代化实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贾庆军;当代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蒲婷婷;阿以冲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廉欢;当代国际恐怖主义问题解析[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清;对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几点认识[J];青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2 李yN辉;四川省民族理论学会、省民族研究学会工作报告[J];天府新论;2000年S1期
3 金炳镐,都永浩;“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理论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3期
4 孙懿;第八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J];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5 王汝锋,安俭;试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特点[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2期
6 民理;云南省民族理论研究学会成立大会暨云南省第二次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7 王国栋;民族理论问题的几点探讨[J];民族研究;1983年04期
8 鲁兵;内蒙古民族理论学界座谈民族团结关系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年05期
9 王淑玲;纪念建党70周年民族理论学术座谈会综述[J];民族研究;1991年05期
10 冯文怀;回顾与展望─—’99首都春季民族理论研讨会综述[J];民族团结;199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分组讨论情况[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农玉珍;岑永宏;;对民族地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日程安排[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分组情况[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叶雨海;;划清两种民族观的界线[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兴祥;省民委举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题讲座[N];贵州民族报;2006年
2 闵言平;以重点工程为载体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张建新;承续拓展 应时开新(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N];西藏日报;2009年
5 喀什地区政治学校 扎克尔江尼牙孜;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N];喀什日报(汉);2010年
6 本报记者 起永俊;州民族理论学会彝学会举行年会[N];楚雄日报(汉);2011年
7 本报记者 孙文振;金炳镐:40年民族理论耕耘路[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韩承建;如何学习实践民族理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9 希恩;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蔺津;贯彻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N];华兴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银花;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杨忠国;新时期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淑娟;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龚志祥;新中国民族政策过程及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张谋;政治视野中的当代中国民族工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张n,
本文编号:2077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07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