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的历史学解析
本文选题:屯堡人 + 族群互动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贵州屯堡人是起源于军事移民的汉族群体,他们在漫长历史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复杂多变的族群互动现象一直是民族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近几年来多集中表现为居住格局、语言学习、民族通婚等社会交往内容的族群互动研究,探讨其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对此,一改社会学视角,基于历史视域提取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演变过程的感性变量、组织变量、支配变量以及制度变量,通过聚焦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的共享性记忆,以点带面,揭示民族关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发展轨迹,体现历史价值规范中的民族真善标准。
[Abstract]:The Tunpu people in Guizhou are the Han nationality group originated from the military immigrants.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ethnic interaction phenomenon between them and the surrounding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long historical period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ethnic relation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ethnic interaction research of the social interaction content, such as living pattern, language learning, intermarriage and so on, and probes into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harmonious society. To this end,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is changed to extract the perceptual variables, organizational variables, dominating variables and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unpu ethnic groups in Guizhou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rough focusing on the shared memor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unpu ethnic groups in Guizhou. This paper reveal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rack of ethnic relations from closed to open, and embodies the standards of national truth and kindness in the norms of historical value.
【作者单位】: 安顺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苗岭走廊的族群互动与建构研究”(XMZ12032)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耀明;族群岛:屯堡人的文化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古永继;;从明代滇、黔移民特点比较看贵州屯堡文化形成的原因[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3 吴晓萍;蒋桂东;;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6期
4 廖杨;覃卫国;;关于族群关系、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关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3期
5 吴月刚;中和;;民族关系影响因素——民族关系理论研究之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3期
6 潘蛟;;“族群”与民族概念的互补还是颠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定贵;;安顺屯堡文化价值要析[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蒋立松;;屯堡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徐敬龙;;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4 张金瑞;;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才智;2012年08期
5 张世友;;明代乌江流域的移民活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王海宁;;传承与演化——贵州屯堡聚落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1期
7 田锋;;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国际因素论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朱志燕;;屯堡族群与族群认同——以天龙屯堡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刘建浩;;石头与木头的对话、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贵州屯堡建筑景观特色保护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赵勇;;屯堡山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吕燕平;;屯堡文化空间探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3 吴晓萍;;屯堡人族群认同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4 钟建华;;族群文化:闽南文化概念的重新界定[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6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7 张原;在文明与乡野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曾芸;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卢百可(Patrick Lucas);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陆叶;“孤岛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古村寨景观特色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张方译;网络民族情绪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顺义;蒙元西夏遗民唐兀崇喜及其家族历史文化变迁散论[D];郑州大学;2011年
6 刘青梅;文化旅游背景下的族群认同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7 徐晨慧;安顺屯堡院落及其保护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蒋桂东;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演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9 谢娟;屯堡人婴幼儿家庭教育传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杨洋;贵州天龙镇屯堡社区青年传统道德价值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纳日碧力戈;族群形式与族群内容返观[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兰林友;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阮西湖;民族,还是“族群”——释ethnic group一词的涵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周传斌;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5 徐杰舜;论族群与民族[J];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6 郝时远;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J];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7 邸永君;“民族”一词见于《南齐书》[J];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8 郝时远;中文“民族”一词源流考辨[J];民族研究;2004年06期
9 陈志明;族群的名称与族群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10 郝时远;中文语境中的“族群”及其应用泛化的检讨[J];思想战线;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立松;田野视角中的屯堡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2 XZ田诚之,黄才贵;贵州省西部民族关系的动态──关于“屯军后裔”的调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3 琢田诚之,黄才贵;对民族集团应该怎样研究──以贵州“屯堡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4 吴斌;;屯军后裔、汉族移民与共同体——黔中屯堡及屯堡人的界定[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5 吴正光;初识云山屯[J];当代贵州;2000年04期
6 孙芳;黔中重镇——安顺[J];理论与当代;2003年03期
7 朱海波;贵州屯堡[J];当代贵州;2004年06期
8 陈正府;;顾之炎:没有地戏就等于没有生命[J];当代贵州;2010年06期
9 刘正品;屯堡文化大明遗槰[J];理论与当代;2003年11期
10 顾海凇;;一个村与她的形象大使[J];当代贵州;200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恺新;;试论屯堡人的心理[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晓萍;杨文谢;;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与黔中族群关系的演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正强;;从对抗走向融合——屯堡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5 吴晓萍;蒋桂东;;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强;吴晓萍;;屯堡旅游开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春艳;;屯堡旅游——以地戏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开;;贵州安顺市旧州古镇的特色分析与历史保护[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彪;王锴;;从族际交往看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吴晓萍;王锴;;从居住格局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裴建军;走进天龙屯堡 观大明朝遗风[N];贵州民族报;2006年
2 沈赤兵;到贵州寻找600年前的汉族风情[N];贵州日报;2005年
3 新华社记者 王洋、石新荣;贵州屯堡:大明遗风犹在[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刘忠;雕刻了的屯堡遗风[N];盘锦日报;2007年
5 周静邋张莹;屯堡唱响万人山歌[N];贵州日报;2007年
6 李屹;贵州安顺“两人”走红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邓昌明 冉昌龙;军事遗风 灿烂文化[N];自贡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薛秀泓;600年的屯堡还能走多远[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王晓樱;安顺需建大型明代民俗博物馆[N];光明日报;2008年
10 费哲云;屯堡:最后一个明代古村落[N];青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曾芸;二十世纪贵州屯堡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张原;在文明与乡野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阚军;西南地区三个区域文化传承类型与教育法律保障的思考[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杨然;穿青人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卢百可(Patrick Lucas);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吴斌;守望的距离——黔中屯堡的历史与文化观察[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桂东;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演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2 阳贤;面具下的教育[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李春奕;安顺屯堡与周边少数民族服饰之比较[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唐红;贵州屯堡女性佛事组织运行中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刘立立;安顺屯堡服饰探析[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6 陈文t,
本文编号:2113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1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