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土家族跳丧中的“丑歌子”现象

发布时间:2018-08-16 17:17
【摘要】:对鄂西南清江流域中段土家人在丧葬活动中唱"丑歌子"的现象,依次从界定、功能、审美三方面进行探讨,着重分析它们在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文化学和文艺学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henomenon of singing "ugly songs" in the funeral activities of the Tujia nationality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Qingjiang River Basin in southwest Hubei Provinc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definition, function and aesthetics, with emphasis on their analysis in sociology, psychology, folklore and folklore.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ademic value.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项目“土家族习俗“撒尔嗬”的现代传承研究”(2008d082)
【分类号】:K89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萧洪恩;土家族《撒尔嗬》的哲理思维初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东阳夜怪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岳俊辉;;人格的裂变——解析威廉·威尔逊的“自我”[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申东城;;论《唐诗品汇》的诗体正变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郭庆;;从“虚静”说谈文艺的创作与欣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李飞;;诗贵含蓄——从李白的绝句解读《二十四诗品》中的含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单永军;;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体裁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李海兵;;浅析鲍照乐府诗的艺术形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国娟;;温庭筠两阕《梦江南》的写作艺术[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庄岳;史箴;吴葱;;文则彼佳矣 义斯我绎之——北海画舫斋的解释学创作意象再探[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3 王其亨;庄岳;吴葱;;处处书堂选字名 无非道古淑今情——清代皇家园林景名用典的审美意义[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5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9 朱焱炜;明清苏州状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向冠男;《逸周书》文体特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苏琳;迟子建小说意象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yN;北宋亭台楼阁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屠宏琴;现行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毕小蕊;中西方“移情说”物我关系差异探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盼慧;象思维与《红楼梦》中象表征的翻译[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刘小双;先秦至六朝采摘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君珍;土家族跳丧习俗的变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刘洪进;土家人的奇特风俗为活人“跳丧”[J];现代交际;1994年02期

3 谭德富;荣先祥;;精妙绝伦五句子[J];民族大家庭;2008年05期

4 谭德富;荣先祥;张鹤林;;《黄四姐》故乡的五句子[J];中国民族;2008年08期

5 金道行;论下里巴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董珞;改善民族生态环境 抢救民族珍稀文化——以土家族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杨红玉;;鄂西土家族五句子情歌的民俗学价值[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杨红玉;;鄂西土家族五句子情歌的民俗学价值[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9 吴正纲;巴人乐舞小考(节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10 王作栋;;五句子歌谣在县域流布的当代文本记录——《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述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汤彬;;马山民歌与荆楚文化渊源考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小明 通讯员 韩永强;《和谐家庭五句子歌》出版[N];湖北日报;2009年

2 刘红(土家族);土家跳丧与长阳巴山舞[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王峗平;安康人的精神家园[N];安康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延祺;长阳土家文化传承有方[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三峡民间艺术风情万种[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何新华;覃发池与长阳巴山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杜洁芳;在家乡的山水中喊歌才有激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邓敏敏;土家民俗闹三峡[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记者 刘洪进 蔡钧庭;让民间文化得到更好传承[N];宜昌日报;2005年

10 张明兰 何新华;长阳巴山舞:喜鹊登枝风摆柳[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黎力;否定之否定:长阳土家族“跳丧”仪式的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3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日;彼岸之灵·此岸之舞[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张远满;土家族诞生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6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86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a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