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持续性族际接触、文化认同与“文化涵化”的范例——以土族语借词研究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8-08-20 15:22
【摘要】:一般而言,因族群之间持续性接触而导致一方或双方的语言使用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往往被归于"文化涵化"的范畴。族群之间因语言接触而导致某一族群的语言发生变化的案例很多。语言变化一般出现两种情形:因语言内部规律所引起的演变;因语言接触发生的变化。一般而言,族群持续性接触与语言接触过程中强势民族的文化对处于弱势的民族文化势必会产生较多影响,包括语言影响、语言兼用或语言转用等。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而是紧密相关。由于土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相关的史料记载也很少。但是,土族语却完整地得到了保存,土语的三大方言区互助、民和和同仁等的土语虽有差异,但是大同小异,其中土语与蒙古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等族语言有较多同源词,土族语中也有较多的藏语和汉语的借词。为此,研究土族语,对于识别他们的语言亲属关系和探讨其族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bstract]:In general, the language use of one or both parties ha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continuous contact between ethnic groups, which is often classified as "culturalization". There are many cases in which language contact between ethnic groups leads to language changes in a particular ethnic group. There are two kinds of linguistic changes: the evolution caused by the internal rules of language and the change of language contact. Generally speaking,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contact and language contact of ethnic groups, the culture of strong ethnic groups is bound to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national culture which is in a weak position,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the use of both languages or the conversion of language, and so on. National language and history are not isolated, but closely related. Because the Tu did not have their own writing, so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records are also very few. However, the Turkish language has been completely preserved.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major dialect area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the native languages of the people and their colleagues are different, but they are much the same. Among them, the native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ongolian, the Dongxiang language, the Baoan language, and the eastern Yugu language. Daur language and other ethnic languages have more homologues, the Turkish language also has more Tibetan and Chinese loanword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urkish languag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dentifying their linguistic kinship and exploring their origin.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2BMZ041 2014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4GXS4B056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荣达教育资助基金”2013年度项目,编号:RDZG13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仁庆扎西;西平王府今地考[J];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06期

2 Ю·В·勃罗姆列伊;В·И·科兹洛夫;杨允;;民族过程是一项研究课题[J];民族译丛;197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英;;人类学视野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贡波扎西;;藏区地名命名法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姚兰英,金泽安;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王茜;刘桂林;齐秀静;张俊艳;颉芳芳;;保定市新住区地名文化景观的形式与内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6 翟丹;;浅谈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文化导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李慧;;从音系学角度分析英汉词的音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栗宏;;文化语言学研究探微——从汉字称谓看汉文化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邵薇薇;;翻译问题:译者和他的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10 程骋;;从流行语看语义泛化及语义变化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黄璧蕴(Ms. Chaweewan Wongcharoenkul);泰国华人作用: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三世至拉玛五世时期华人社会(公元1824年至公元1910年)[D];上海大学;2010年

7 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孙花萍;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郑宜兵;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影响因素和语用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熊瑜;赣剧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詹纯;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董琳;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黄玮;莆田西园村婚俗用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吕茂;民族语电影“西代勐”[J];民族工作;1999年11期

2 王绍辉;;略论广西京族语与汉语及越南语的交流现状[J];东南亚纵横;2005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郑巧;台湾“族语保护”成效知多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建男;中日语言中“犬”族语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韩国君;基于语音声学参数库的土族语元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94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94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