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柯尔克孜族毡房文化解析

发布时间:2018-08-23 10:53
【摘要】:毡房作为柯尔克孜人主要的居住形式,除拥有游牧民毡房的共性外,还有自己鲜明的特性。它集该民族诸多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宇宙观、社会观、审美观于一体,承载着厚重的草原文化的底蕴和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在近现代农耕文化的"挤压"中升华为民族共同体的象征。
[Abstract]:As the main living form of Kirgiz people, felts have their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besides the generality of nomadic felts. It is a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s many traditional craftsmanship, as well as cosmological, social, and aesthetic views, carrying the rich prairie cultur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its own national culture. And sublimated as a symbol of the 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squeeze" of modern farming culture.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柯尔克孜族传统手工技艺研究”(09XJAZH008)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占柱;;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设立“东迁节”[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5期

2 田晗;四十个姑娘[J];神州学人;2000年04期

3 赵国春;生活在富裕牧场的柯尔克孜族[J];黑龙江史志;1996年06期

4 万雪玉,冯素;我国柯尔克孜族自治地方民族关系及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帕米尔高原上的古老民族 柯尔克孜族[J];草原税务;2001年11期

6 万雪玉;柯尔克孜跨国民族社会发展异同[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4期

7 吴占柱;;黑龙江柯尔克孜族60年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6期

8 苗东霞;范晶媛;;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传承与双语教学[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4期

9 张劲夫;;拉祜族的传统文化与教育——以博村拉祜族村寨为个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肖生禄;;对干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兴发;;客家文化的变异[A];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吴占柱;吴晨旭;;改革开放30年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经济社会发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袁少芬;;民旗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与趋向[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詹冠群;;砂华文协与传统文化[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娜拉;;新疆游牧民族社会心态探析[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徐仁瑶;;富饶的贫困[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何其敏;;对西部开发战略中宗教民族问题的一点思考[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8 黄建钢;李百齐;;“行政管理学”新论:一种对治理社会方式的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志超;;旅菲清真五姓[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孟庆梓;;海外新移民与当代农村文化变迁——以福建福清江兜村为例[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游峰;东莞少数民族同胞已把东莞当作第二故乡[N];东莞日报;2009年

2 实习生 彭博 本报记者 叶勇 张巍;老档案折射少数民族兄弟受到的特殊尊重[N];哈尔滨日报;2009年

3 冬雪草;谁给腐败穿上东方文化的“外衣”[N];解放日报;2007年

4 记者 朱明俊 张彦莉;党的阳光温暖柯尔克孜族群众[N];新疆日报(汉);2008年

5 刘权 翁城根;我省柯族设“东迁节”成立联谊会[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6 徐晶 潘莹;新疆乌恰地震灾区组织牧民赴内地看望打工子女[N];中国社会报;2008年

7 张国杰;北漂一族,他们的明天在哪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马三成 通讯员 陶成科 徐殿闯;喜看回乡变“江南”[N];解放军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谌强;尽显非遗风采 畅抒民族情怀[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段超;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维吾尔族城乡女性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王海飞;文化传播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果生;失“神”的社区及其重建之道[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阿依加肯·扎衣尔;乌鲁木齐市散杂居柯尔克孜族社会文化调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3 陈运江;从传承人到旁观者[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阿依努尔·谢坎;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社会民间习惯法调查[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华;龙胜壮族女性传统文化与现代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樊秋丽;藏吧:藏族传统文化都市化的新模式[D];兰州大学;2008年

7 向贤海;民族认同与移民族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D];湖北民族学院;2010年

8 王彩棉;吉祥的展演[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姚丹;土家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陈志练;排瑶古寨社会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9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19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