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永陵镇田野调查看满族群众文化的民生导向

发布时间:2018-08-28 13:29
【摘要】:通过对永陵镇的田野调查,发现满族群众文化保留、传承较好的地区,往往是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的农村。因此,发展当地的群众文化,不仅仅在于提高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质量,而且更体现在改善当地民生状况的深层内涵。以民生为导向,从群众的根本需求出发,在保障经济收益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得到实惠,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发展群众文化的真正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满族地区群众文化与发展当地特色文化旅游在根本诉求上具有一致性,以改善民生为价值导向,将打造文化旅游作为满族群众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实现满族地区群众民生状况的全面提升。
[Abstract]: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Yongling Town, it is found that the Manchu people's culture is preserved and inherited better, often in the rural areas wher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slow.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ass culture lies not only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life, but also in improving the local people's livelihood. Based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the basic needs of the masses, the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can be satisfied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economic benefits. Only by making the masses enjoy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and get the benefits can we bring our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to full play and realize the re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culture. In this sense, the development of Manchu region's mass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tourism are consistent in their fundamental demands, taking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making cultural tourism an effective way for Manchu people's culture. To achieve the Manchu people's livelihood in all aspects of the upgrading.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
【基金】:辽宁省社科联课题“辽宁农村群众文化需求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3lslktziglx-23)
【分类号】:G249.27;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子新,王玉成,邢慧斌;旅游影响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5年02期

2 崔广彬;郑岩;;辽宁省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满族研究;2007年01期

3 陶犁;论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调协[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2 李先锋;何健;;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7期

3 邢慧斌;王子新;;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4期

4 李东和;张捷;赵玉宗;史春云;;基于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的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以安徽省三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5 杨建明;;中国旅游业发展生态负荷空间差异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6 吴敏睫;袁林旺;俞肇元;李玉;黄震方;;基于ArcGIS Engine的旅游流时空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7 张金凤;;大气环境质量与旅游的交互影响效应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叶琴;林岚;范戎;;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影响感知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9 葛平新;李有顺;;青州市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及其旅游整体开发的构想[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冯智明;;国内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梅毅;旅游外交与中国和平发展[D];武汉大学;2006年

5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谢春山;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晗;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存斌;生态旅游发展的产业效率与区域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建霞;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利平;曲阜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丽;满族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化战略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亚男;辽东民族地区旅游环境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爽;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旅游伦理道德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曦;贵州省思南县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行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霞;辽宁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徐康;基于树木年轮重建京冀北部山地生态气候指标[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孔伟;滕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红梅;旅游业中呈现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翔;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张吉林;旅游业,一个产业化组织的过程[J];财贸经济;1999年02期

3 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4 关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环境容量估算与旅游规模预测[J];福建建筑;1999年01期

5 蒋文举,朱联锡,,李静,邓文;旅游对峨眉山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环境科学;1996年03期

6 宋力夫,杨冠雄,郭来喜;京津地区旅游环境的演变[J];环境科学学报;1985年03期

7 王文华,王淑琴,徐维并,齐瑞明,王卫中;北京昆明湖底泥中有机物的表征[J];环境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8 王宪礼,朴正吉,黄永炫,车润贞;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1999年02期

9 刘益;大型风景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的再探讨[J];旅游学刊;2004年06期

10 周慧颖,吴建华;国内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红军;促进团场群众文化健康发展[J];兵团建设;2004年04期

2 李四中;组织开展广场文化占领群众文化的主阵地[J];戏剧文学;2004年06期

3 解金龙;努力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J];群众;2005年06期

4 鲁阳;;满族与《满族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5期

5 佟靖仁;;白山黑水源远流长[J];中国民族;1987年01期

6 特日根,巴特尔;贫困地区群众文化要靠社会办[J];内蒙古宣传;1994年05期

7 邱建玉;推进伊犁州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8 罗欣荣;;群众文艺创作要姓“群”[J];南方论刊;2010年08期

9 孔红云;;休闲时代的群众文化[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10 邵兰燕;企业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的关系[J];福建艺术;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誉;;“镇平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浅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冰;;谈当代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3 谭玉岐;;都市城区群众文化长效发展新论[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4 吕殿增;;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之我见[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5 文荟;;论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A];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可漫;;民族文化融合,是一种进步[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姚付祥;;互联网与群众文化管理[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8 王坚;;论“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的关系[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9 杨践;;“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10 邵国春;;群众文化:以德治国的重要载体[A];湖北省以德治国与群众文化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 莉;群众文化 勃勃生机[N];贵州政协报;2005年

2 张雪 记者 张轶;群众文化展演月活动本月启动[N];大连日报;2008年

3 葛敏 海州区文体中心;群众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N];连云港日报;2008年

4 海西州群艺馆 马宁生;发展海西地区群众文化之我见[N];青海日报;2009年

5 杨仪明;活跃群众文化 唱响和谐新曲[N];塔城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勇娣;莫让群众文化“源头”枯竭[N];解放日报;2009年

7 贾凤超 司玉明;青龙群众文化又添好去处[N];秦皇岛日报;2009年

8 记者 谭雅竹 杨红川;玉溪市群众文化蓬勃发展[N];云南日报;2009年

9 张军;“百花”开滨城 朵朵香满园[N];大连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赵军;徐行镇:打造群众文化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N];东方城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守勇;“下里巴人”的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鲍明;满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王颖超;传统再生产与品牌文化的打造[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苏日嘎拉图;满蒙文化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黄英兰;阿伊努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奕;论群众文化工作者激励机制探索[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淳;满族婚姻习俗的变迁[D];延边大学;2012年

3 何艳;论传统文身的功能[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魏阳竹;甘肃省甘谷县善华寺庙会与俗民生活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5 常艺;萨满文化在吉林省现代旅游活动中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文娟;当前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消费现状及其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廖子宜;族群文化认知下的锡伯族春节习俗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包乌日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吕红艳;广西贺州黄田“二月二”节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兴雄;水族的端节与社会组织[D];西南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09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09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