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论回族社会性别的形成和回族妇女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8-28 17:11
【摘要】:在回族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中,文化根源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文化是回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同时,汉文化是回族得以生存的大的文化背景。在当代条件下,加强对回族社会性别特别是回族妇女作用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展示回族妇女的影响力。
[Abstract]:Cultural roo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Hui gender. As a nation that believes in Islam, Islamic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blood of the Hui nation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 culture is the big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the Hui nationality to survive. Under the contemporary conditions, it is a new subject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 gender of Hui nationality, especially the role of Hui women, which must be guided by Marxist view of women and display the influence of Hui women to the maximum ext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C95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良;;伊斯兰教的中国化与“以儒诠经”[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2 胡晓风;金成林;;行以求知知更行——介绍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补遗一卷)[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1期

3 郭春霞;;论回族伦理道德的多维向度[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邵邦;;《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5 刘吟霄;;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1期

6 王晶;;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时空观[J];当代传播;2011年05期

7 赵东波;;市场经济模式的普适经验及中国的实践[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8 柴富成;;发展城郊经济 建设新型农村——以新疆兵团为例[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9 赵德昌;;瞻仰马克思墓的沉思[J];党史文汇;2010年04期

10 范军;;中国共产党早期出版活动研究综述[J];现代出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祝秉权;;红楼人学对现代人的启示——红学古为今用谈[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4 杨文笔;李华;;当代中国穆斯林“清真”权益保障研究——以回族清真饮食业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5 沙宗平;;从刘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兰伦理[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6 季芳桐;;论王岱舆对于回汉习俗之沟通[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7 吴盼;;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探源[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8 赵琦;;有神论者的福音:从改革宗认识论对马克思的批评谈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1)[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2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颖;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汪涛;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马进虎;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杨建军;比较文化视野下的世界华裔文学新大陆:中亚东干文学[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喇延真;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新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2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杨玉凤;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韩宙;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5 余穆谛;云南清真寺建筑及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芸芳;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代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丽静;回族穆斯林捐赠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倩妮;生命·信仰·超越[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媛媛;回族宴席曲中的“女性”特征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巴晓峰;元明清以来河南清真寺的发展与变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世斌;试析政治建警中的公安宣传工作[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2 张洁;人际知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胡伟;论《体育法》对体育教师地位和作用的保障[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4 于淑忠;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5 王霄燕;论近代西方自然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作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苏静;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康定民族师专党委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7 任映红,任江南;新世纪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李文良;略论西方国家行政道德规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周维国;工会在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勇,单智成;关于党校教育中远程教学的几个问题[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仙;;霍山扶贫项目社会性别与规划实践[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2 徐鲜梅;;社会性别问题研究质疑[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社会性别敏感性指标[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5 赵群;;初探社会性别与农村实用技术推广[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6 ;提问与讨论[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7 管毓和;宋涛;;草海项目对社会性别的影响[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8 王丹;;大众传媒与性别塑造[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提问与讨论[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10 高小贤;江波;;引言:个案研究[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rinalini Sinh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从全球视野思考社会性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慧英;换一种眼光看世界[N];中国妇女报;2003年

3 ;培育社会性别文化 实现真正平等[N];广州日报;2003年

4 实习记者郑巧;探索更为开放的社会性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沈峥嵘;传媒,切莫加剧社会性别歧视[N];新华日报;2001年

6 见习记者 钱蓓;百年风华 继往开来[N];文汇报;2010年

7 佟吉清;反贫困 聚焦社会性别[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薄洁萍;社会性别与西方妇女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邹才仁 实习记者 高峰;妇女/社会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N];中国妇女报;2009年

10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郭松义;对社会性别史研究的一些认识[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寿;当代新疆昌吉地区回族生计方式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张翠娥;有形与无形[D];武汉大学;2009年

4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茂伟;贫困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与卫生公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方为民;农村妇幼保健中社会性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10 凌金铸;知识产权因素与中美关系:1989-1996[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迎;论海明威在《伊甸园》和《永别了,,武器》中对社会性别和身份的关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白玫;社会性别理论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陈雨璇;英敛之时期《大公报》与晚清女子形象的建构[D];安徽大学;2007年

4 邓鹏飞;大卫·波恩男性意识回归的隐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宇;法官职业中的社会性别因素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陈红芳;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蔡慧玲;中国妇女发展研究的新视角——社会性别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康婷;高校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雅琴;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丽丽;女性主义法学视角下的平等就业权思考[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10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10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