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发展与族群关系的“一体多元”——黔滇驿道的社会、文化与族群关系的型塑
[Abstract]:Road, as an artificial material form, is rich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due to the addition of human sociality. Similarly, the realistic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urrent road building frenzy and the scarcity of road research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determin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road research.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we try to construct the research frame of the ethnography of the road, and take the Dian Yi Dao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its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culture and the national relationship pattern of Guizhou under the special time and space conditions.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how the state strategically obtains the legitimacy of the rule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addition, the enlightenment and developmentalism is one of the cor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current road building movement, and the accompanying road metapho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ity danger and uncertainty are highlighted in the process. This article also uses this to carry on some combing and the reflection to the present near-sanctification universal development view.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丙中;;民族志发展的三个时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汪晖;;环保是未来的“大政治”——打破发展主义共识,寻找新出路[J];绿叶;2008年02期
3 叶敬忠;;发展、另一种发展与发展之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叶敬忠;孙睿昕;;发展主义研究评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赵旭东;;一体多元的族群关系论要——基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构想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6 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7 黄平;关于“发展主义”的笔记[J];天涯;2000年01期
8 赵旭东;周恩宇;;国家作为“外人”——一个西南山地民族的认同边界及其纠纷调解过程中的国家角色[J];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9 杨志强;;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6期
10 张之沧;;论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J];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罗建平;;从“营房”到“民房”——安顺屯堡区民居发展考释[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4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孙冬;;等待克拉普——试论戏剧《最后的磁带》对自我的追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方小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郑国;;近代革命运动与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庙为主的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单中惠;;君主之鉴派与君主教育理论的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2 申端锋;;发展主义与消费主义的二元悖论[J];读书;2006年06期
3 许宝强;发展主义的迷思[J];读书;1999年07期
4 田毅鹏;陶宇;;“新发展主义”的理论谱系及问题表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5 周穗明;西方新发展主义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王继红;罗康智;;论明代贵州卫所建置的特点及其职能[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杨志强;张旭;;前近代时期的族群边界与认同——对清代“苗疆”社会中“非苗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王琨;稳步推进贵州旅游倾力打造旅游大省——贵州省副省长包克辛访谈录[J];当代贵州;2004年08期
9 史继忠;;驿道提升贵州战略地位[J];当代贵州;2011年10期
10 史继忠;;移民大潮推动贵州开发[J];当代贵州;201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娄清;[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苏力 法学博士 强世功;[N];人民法院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都杰;宋至清代(1840年以前)滇黔桂交通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达远;;从民间策略看新疆族群关系——以新疆焉耆为例[J];民族学刊;2011年03期
2 徐杰舜;;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俞云平;陈衍德;;从隔阂对抗走向共存共荣——马来西亚马华族群关系的演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田磊;;如何重建民族关系?[J];南风窗;2008年15期
6 刘昊;;从贺州族群结构看中国民族关系模式[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7 殷琼;;新疆维汉关系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评析——评戈登研究范式的局限性[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吴晓萍;王锴;;从居住格局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于海泉;王天真;;散杂居地区民族社会交往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周典恩;;中文语境里“民族”与“族群”混淆原因解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民族关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4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5 崔成男;尹金山;方昌国;;西部大开发:解决民族关系深层问题的有效途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6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陈延斌;;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民族团结繁荣[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鸿;;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彦清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马戎;“文化化”民族关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李婷轩;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关键一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许世昌 张修建;菏泽市政协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联合日报;2009年
4 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蔡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赵忠洪 通讯员 石凌广 杨志军;17.2万各族群众就是一家人[N];桂林日报;2008年
6 整理 王甜;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记者 齐展;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促进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和谐发展[N];辽源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雪飞;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N];云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马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N];华兴时报;2010年
10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马仲荣;社会转型期的甘肃藏区社会矛盾与民族关系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张媚玲;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贾毅;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郑生忠;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李然;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其力木格;扎赉特旗蒙古族汉族通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刘吉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阿依努尔;新疆维、哈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金丽楠;多民族村落族群关系演变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75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27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