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辽夏和亲中的地缘安全因素考察

发布时间:2019-03-31 18:11
【摘要】:地缘是地理空间下人缘活动的客观存在,人缘是彰显地域能动性的最直接载体。人缘和地域的天然结合,致使地域无限性的人缘能动价值成为可能。人缘能动性价值的最终结构承载体是政权国家,政权国家间在地域性上的客观联动存在,产生了最基本的地缘互动单位,即地缘政治。地缘政治的运转与地缘联动效应的产生,人缘政治仍是最基本的参照系和考量因素。人缘政治关注的核心议题是外缘屏障的安全与内部弊病的可控。纵观历史,辽夏和亲这一历史事件,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区际下,地缘政治与人缘政治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由此,本研究用历史地理学的解析视角,考察了辽夏和亲中的地缘安全因素。
[Abstract]:Geography is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popular activities in geographical space, which is the most direct carrier of regional activity. The natural combination of popularity and reg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make the limitless dynamic value of people in the region. The ultimate structure of the dynamic value of the people is the political power state, the objective linkage between the political power states in the regional existence, resulting in the most basic geo-interactive unit, namely, geopolitics. Popular politics is still the most basic frame of reference and consideration factor for the operation of geopolitics and the emergence of geo-interaction effect. The core issues of popular political concern are the safety of external barriers and the controllability of internal maladies. Throughout history, Liao Xia and pro-this historical event, can be said to be the ancient Chinese interregional,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geopolitical and popular politics representative.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geo-security factors of Liao Xia and pro-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蒋之敏;;西夏与辽和亲的原因及影响[J];天府新论;2008年S2期

2 崔明德;辽朝和亲初探[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3 李晓;西夏的和亲政策[J];文史哲;1996年03期

4 张国庆;略论辽夏“和亲”与辽夏关系的变化[J];史学月刊;198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天建;;辽夏和亲中的地缘安全因素考察[J];民族学刊;2016年06期

2 范香立;张金铣;;后突厥默啜时期与唐和亲述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熊鸣琴;;北宋无和亲现象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1期

4 李想;;辽夏和亲对辽夏关系的影响[J];神州;2013年23期

5 倪润安;;西夏墓葬的用木葬俗及其渊源[J];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01期

6 刘兴亮;;论西夏皇室婚姻的几个问题[J];西夏研究;2011年04期

7 刘兴亮;;宋代西北吐蕃联姻问题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彭向前;;辽蕃和亲初探[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邵方;西夏党项社会的族际婚[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10 余军;关于西夏陵区3号陵园西碑亭遗址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凤岐;论辽朝的教育与科举[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4期

2 张国庆;辽朝军队的军事训练和后勤制度述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张国庆;;辽朝官员的丁忧与起复[J];东北史地;2014年01期

4 张宏利;;辽朝海军考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高福顺;;辽朝科举考试中的府试[J];学习与探索;2012年10期

6 孙振江;;辽朝职官管理法律制度探析[J];东北史地;2010年04期

7 郭丽平;;辽朝南农北牧大格局之形成考[J];学理论;2013年27期

8 刘庆;;辽朝女军事家肖绰[J];国防;1989年03期

9 王德忠;论辽朝“因俗而治”统治政策形成的历史条件[J];求是学刊;1999年05期

10 王明前;;契丹辽朝汉臣行述与政事变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田广林;;辽朝上京的营建及其划时代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4 李桂芝;;辽朝最高决策机构的职能及其演变[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5 王青煜;;契丹传统袍服及辽朝乐舞人物服饰浅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顾娅丽;;外国使节使辽相关问题浅析[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生存;马志强;;论西京大同在辽宋贸易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董宏;辽朝的赋税[N];江苏经济报;2002年

2 江竹;辽朝五京[N];吉林日报;2001年

3 田广林;草原与大海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7年

4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辽朝议政的独特方式——捺钵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伟祥;后族与辽朝政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晶;辽朝政权的灭亡[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邢忠利;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洪嘉璐;辽朝民族意识探究[D];渤海大学;2016年

4 陈俊达;高丽遣使辽朝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葛志娇;辽朝旌表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羽佳;辽朝统治区内汉人的来源与重要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杨柏怡;辽朝酒文化与民族文化交流[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伟祥;辽朝帝王陵寝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宋丹;辽朝汉族官员政治地位变迁分析[D];渤海大学;2012年

10 赵瑞;辽朝戍边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1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51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0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