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民族认同现状的探析——基于云南楚雄彝族青年学生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9-05-21 21:46
【摘要】:彝族青年学生是边远彝族聚集地区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民族认同状况如何直接影响边远彝族聚集地区的发展。通过研究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我们发现: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状况都良好,不存在民族认同危机;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本民族认同;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中来自彝族聚集地的青年学生更易形成良好的民族认同;边远地区彝族青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都具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Abstract]:Young Yi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Yi gathering areas, and how their national ident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Yi gathering areas. By studying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Yi young students in remote areas, we find that: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Yi young students in remote areas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re good, and there is no crisis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mong the young students of Yi nationality in remote area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own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young students of Yi nationality in remote areas are more likely to form a good national ident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identity of Yi nationality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remote areas have a decreasing trend.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分类号】:C913.5;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国峰;王明春;朱红;;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多维模式状况调查——以保山学院和大理学院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吴青海;;试析新疆加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意义[J];福建党史月刊;2011年06期

3 孙杰远;范良辰;;京族独弦琴文化及教育价值[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4期

4 刘婧;;浅议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教育[J];成功(教育);2012年12期

5 王莉;;民族认同研究综述[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丽君;;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罗婷;张西磊;张梅;;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5期

8 姬兴涛;;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及启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刘军;;族群视野下的高校新疆民族生教育——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谢俊春;;中华民族认同: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心理基础[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周文;佤族心理认同的代际差异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姚婷婷;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教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莹;沈阳西塔地区朝汉双语状况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毅;西南民族地区初中阶段民族学生素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石晓帆;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自尊、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刘学义;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智力的测量及其与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6 严义娟;在内地学习的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与社会适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辉;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8 龚丽娟;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内隐自尊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杨英;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涂应飞;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价值观及其价值传承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2 赵玉芳,张庆林;西部民众对西部大开发中社会问题应对策略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3 万明钢,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4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5 高永久;论民族心理认同对社会稳定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岚;;吴晓萍、徐杰舜主编的《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出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唐胡浩;;民族认同研究回顾[J];民族论坛;2006年10期

3 苏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0年08期

4 李正中;;300多名港台地区青年学生来宁拜谒中山陵[J];华人时刊;2011年09期

5 唐胡浩;;论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整合[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何文钜;许立坤;;中国民族团结的“金秀经验”——兼谈广西“金秀经验”对中华民族认同建构的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7 柏贵喜;;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浅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8 冯光;;民族认同的交往和经济规律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华民族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9 郝亚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卷首语[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对亲社会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布依族名溯源碑》说明[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小莹;;志愿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力量[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钱丽花 王甜;“身”入基层 “心”入百姓[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记者 熊飞;首日报名全国之首[N];河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翟帆 刘继安;扶贫支教 青年学生锻炼成长好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卢瑶邋陈谊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张庆林;心理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常安;“中华民族”入宪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史宗恺;让志愿与微笑成为青年学生习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王年红;首府兴起文明祭扫新风尚[N];南宁日报;2008年

8 魏瑶;安宁三百高校志愿者进社区[N];兰州日报;2007年

9 王忠良 姜小莉;新北区启动就业公益计划[N];常州日报;2009年

10 丁玲辉;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教育 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N];西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唐胡浩;社会变迁中的民族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2 唐洁;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秀娟;社会学视野下大学生志愿者工作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卫绒娥;党的宗教政策在西藏的实践与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微微;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赵辉;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及其导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葛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阚宝涛;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2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82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