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乡彝族赛装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03:03
本文关键词:三台乡彝族赛装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支系繁多的民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西南边疆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全州所辖的九县一市区域内均分布着支系众多的彝族。大姚县的三台乡的彝族是当地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属于彝族众多支系中的俚濮人。三台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成就了三台最具特色的节日——赛装节。 赛装节作为大姚县三台乡彝族聚居区最重要的节日,包含了彝族俚濮支系全部的文化符号。彝族的服饰、宗教、歌舞、婚俗、饮食、民居等文化都在赛装节中呈现了出来。赛装节不仅是彝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内容和载体,更彰显着彝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时至今日,这个古老的节日仍存在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其传播力和影响力逐年增大。是什么唤起了彝族人对赛装节的记忆,又是哪些力量在建构彝族赛装节的现在?赛装节具有何种功能和意义?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赛装节怎样适应和生存? 本文将通过五部分的内容,对三台的赛装节文化的全貌进行分析,研究赛装节在历史时空中的变迁过程,揭示赛装节的功能和意义,并探讨是何种力量在推动这一变迁过程。
【关键词】:彝族 赛装节 功能意义 文化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附件5-10
- 导论10-22
- (一) 选题缘由10-11
- (二) 选题意义11-13
- (三) 文献综述13-20
- 1、人类学视野中的节日文化13-18
- 2、彝族节庆文化中的赛装节18-20
- (四) 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变迁20-22
- 一、三台:赛装节的诞生地22-24
- (一) 生态环境22
- (二) 彝族与俚濮人22-23
- (三) 历史沿革23-24
- (四) 社会文化24
- 二、赛装节的历史与现状24-35
- (一) 赛装节起源24-29
- 1、从“阿米尼与阿达西”说起24-27
- 2、从民间欢愉到社会舞台27-28
- 3、“服装节”与“赛装节”之变28-29
- (二) 节日与俚濮文化29-35
- 1、作为俚濮文化体系中的节日29-31
- 2、传统与现代的交集31-32
- 3、被添加的文化元素32-35
- 三、赛装节的仪式展演35-50
- (一) 节日的仪式过程35-40
- 1、过节前:忙碌的准备35-36
- 2、过节时:舞动的霓裳36-39
- 3、过节去:彝人的期待39-40
- (二) 传统文化的呈现40-46
- 1、“赛”的主体与客体40-42
- 2、固守的模式42-43
- 3、“赛”出的才艺43-45
- 4、信仰的物化表达45-46
- (三) 混合的新传统46-49
- 1、服装的台上台下46
- 2、表演的歌舞与自娱的歌舞46-47
- 3、“我们来跳脚”47-48
- 4、竞技场上的对视48-49
- (四) 商贸活动:流动的文化49-50
- 四、赛装节的功能和意义50-54
- (一) 文化功能50-51
- 1、文化展示的平台50
- 2、文化传承的媒介50-51
- 3、文化接触的空间51
- (二) 社会功能51-53
- 1、社会交往的纽带51-52
- 2、娱乐休闲的场所52
- 3、经济运行的基础52-53
- (三) 凝聚功能53-54
- 1、族群认同的载体53
- 2、民族团结的保障53-54
- 五、社会变迁背景下的赛装节54-60
- (一) 赛装节变迁的因素54-56
- 1、开放的节日空间54-55
- 2、国家话语的导向55
- 3、村民的文化自觉55-56
- (二)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6-60
- 1、推广彝族传统文化56-57
- 2、保护民间艺人57-58
- 3、建立有效保护机制58-60
- 结语60-62
- (一) 民族节日的表征和内涵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演变60
- (二) 文化二元结构的现实存在60-62
- 附件;田野调查照片62-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太丽琼;;澜沧江流域彝族历史源流与族称探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董金权;徐柳凡;;文化自觉、符号体系与参与模式——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发展策略[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3 肖国荣;永仁县直苴乡彝族稻作文化初探——永仁县直苴乡赛装节与稻作祭祀[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徐伟兵;金少萍;;云南楚雄彝族赛装节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世业;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心理[J];东疆学刊;2004年01期
6 李琴;;传统节日式微的文化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杨甫旺;民族传统节日的共生、传承和转型——彝族赛装节个案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1期
8 杨淑媛;民族节日文化的当代变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金毅;浅析民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04期
10 金毅;试析民族节日文化的特征[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尚郁;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孟纹波;彝族火把节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三台乡彝族赛装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512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