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舆情情感分析的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研究
【部分图文】:
的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这就使得任何与民族相关的细微小事,通过互联网的放大作用都可能演变成舆情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重视现实社会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同时,还需关注网络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也就是不同民族的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民族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就他们关心的民族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形成网络民族关系。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与民族有关的情感词汇进行归纳分析,了解民族关系网络舆情情感倾向,判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未来发展趋势,及时制定对应策略阻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图1网络舆情下的民族关系监测预警的基本框架(二)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监测预警过程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网络社群逐渐成为信息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将人们的交流群从现实社会转移到虚拟网络中,人们就某一民族事件在网络社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此形成公众网络舆情,并在短时间内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尤其在民族关系领域,网络舆情极易引起不同民族成员的高度关注,不利于民族间的团结,容易导致不和谐的民族关系问题。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并推动网络舆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表明,对网络舆情公共危机管理的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7]。因此,民族事务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的发展,以防止舆情事件的进一步恶化。民族关系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舆情数据采集、舆情信息抽娶民族话题追踪、舆情趋势分析、舆情威胁估计和可视化预警阶段[8]。舆情数据采集期,需要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某一个民族关系话题爬取数据,获取一些舆情网站的动态监控数据,这类数据具有即时性特征,有利于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立辉;杨欣翥;;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J];行政论坛;2015年02期
2 李光敏;张行文;张磊;杨朋英;;面向网络舆情的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研究[J];情报杂志;2014年05期
3 刘姗;胡勇;;中文网络话题评论文本语义倾向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年06期
4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引导策略研究[J];理论导刊;2012年01期
5 李弼程;林琛;郭志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探讨[J];情报杂志;2010年07期
6 李飞;;推进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及调控机制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06期
7 郑双怡;张劲松;;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监测预警机制研究[J];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8 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陈奇;彭丽琼;;网络舆情与信息文化安全分析技术[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高永久;论民族社会稳定的预警系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丁一;李昊青;姬鹏华;刘冰月;;主客体视角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异化对策研究[J];公安研究;2017年02期
2 高欢;;基于流式计算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研究[J];情报学报;2016年07期
3 王洪伟;史国炜;;基于大数据的舆情实时监测算法研究[J];武警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4 邓佳煜;;突发性公共危机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5年18期
5 尹沛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5年50期
6 聂峰英;张e
本文编号:2832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83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