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湘西苗族包谷酸社交研究——以湖南省S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6 17:22
包谷酸是湘西苗族传统辅食。根植于地方文化土壤而融洽于当地人的生活体系的湘西S村的包谷酸社交,以情感、礼仪、经济三个方面为表现形式,是联络私人感情、维护传统礼仪、达成双方互惠的重要途经。包谷酸社交互动具有情感联系、礼仪约束及互惠三个原则,它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吃""和谁吃",而是怎样利用其成事机制,发挥饮食社交的积极功能,进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文章来源】: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20年03期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包谷酸社交的表现形式
(一)妇女的社交圈
(二)礼物间的流动
(三)食品间的交换
二、包谷酸社交的功能解读
(一)情感性功能
(二)工具性功能
三、包谷酸社交的互动原则
(一)包谷酸社交的情感联系原则
(二)包谷酸社交的礼仪约束原则
(三)包谷酸社交的互惠原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湘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J]. 刘艳芳,刘於清,李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08(01)
[2]湘西苗族饮食文化浅析[J]. 龙明锋.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4(04)
硕士论文
[1]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 唐晴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0503
【文章来源】: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20年03期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包谷酸社交的表现形式
(一)妇女的社交圈
(二)礼物间的流动
(三)食品间的交换
二、包谷酸社交的功能解读
(一)情感性功能
(二)工具性功能
三、包谷酸社交的互动原则
(一)包谷酸社交的情感联系原则
(二)包谷酸社交的礼仪约束原则
(三)包谷酸社交的互惠原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析湘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J]. 刘艳芳,刘於清,李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08(01)
[2]湘西苗族饮食文化浅析[J]. 龙明锋.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4(04)
硕士论文
[1]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 唐晴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20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205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