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跨国熟人关系与越南边民入境消费习性研究——兼论跨国民族志方法的理念创新

发布时间:2021-01-19 23:27
  边境地区是中国与沿线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与演进中所形成的跨国民族性质乃是其基本人文特征。因此,着眼于双边民族的互动交往交流,推进边境区域、跨国民族等研究融入世界民族视野,以满足新时代要求,是民族学人类学面对的主要议题。基于现实考量、学术反思与田野分析,认为在中越边境地区,越南边民的生活、节俗等入境消费习性与跨国熟人关系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其实质是"一带一路"倡议真正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反映,是国家之间睦邻友好、跨国民族和谐互动的基本表现。在新时代,应不断从理念上创新民族志研究方法,以期在推动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发展贡献出真正的学科智慧。 

【文章来源】:世界民族.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二、族际互惠与越南边民生产性消费习性
    (一)农用资料
    (二)技术习得
三、相知相交与越南边民日常消费习性
    (一)日用品购买
    (二)闲暇消费
四、文习共享与越南边民节俗消费习性
    (一)春节
    (二)清明
五、人情相熟与越南边民礼仪消费习性
    (一)婚姻随礼
    (二)孩子生礼
    (三)老人寿礼
六、结语:民族志方法的理念创新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边民社会的跨境互惠行为研究——基于广西那坡县弄猛屯的调查[J]. 周建新,管海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人类学的视野与责任[J]. 秦红增,陈子华,何元凯.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3]跨境民族走廊新视野:口岸人类学初探[J]. 邓玉函,秦红增,陈子华.  社会科学战线. 2018(12)
[4]作为传统的异域集市——以瑞丽弄贺村民跨国赶街习惯为中心的讨论[J]. 马翀炜,汪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5]口岸型城镇化进程中边境互市与边民互惠研究——以云南河口为例[J]. 曹贵雄,黎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6]“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缅边境地区的跨界民族事务治理[J]. 穆智.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7]重观西南:走向以流域为路径的跨学科区域研究[J]. 田阡.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8]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 王正伟.  求是. 2015(14)
[9]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脉络与反思[J]. 周大鸣,詹虚致.  民族研究. 2015(01)
[10]开放、和谐与族群跨国互动——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边民跨国流动为中心的讨论[J]. 何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硕士论文
[1]越南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 宋氏黎黄.西南大学 2012
[2]越南入境旅游市场研究[D]. 阮明贤.河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87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87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8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