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民族志传播研究的概念、理论及研究取向——基于中文相关文献的纲要式讨论

发布时间:2021-03-17 13:31
  所谓"民族志传播研究",指的是以田野调查(包括民族志)作为主要方法,以传播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传播问题作为问题导向的一种理论建构型研究。在中文传播研究实践中,这类研究与既往传播研究的相关学术话语有关联,但也有较大不同。在理论来源方面,该取向的研究除传播理论之外,还较多地涉及了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本文结合相关实践,从概念、与既往传播研究学术话语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主要理论资源及方法论等方面对其做一种纲要式的学术史梳理。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2019,(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名称及概念
三、与既往传播研究学术话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1. 发展传播。
        2. 传播受众研究中的“接受研究”。
        3. 文化研究。
        4. 传播社会学。
        5.“媒体人类学”。
    (二)区别
四、主要理论资源
    (一)广义的传播理论
    (二)人类学理论
    (三)社会学理论
五、民族志作为一种研究取向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志传播:一幅不十分完备的研究地图——基于中文文献的考察[J]. 郭建斌.  新闻大学. 2018(02)
[2]中国大陆传播研究民族志进路的逻辑、问题与重塑——基于四本学术期刊及相关研究文献的考察[J]. 陈刚,王继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7)
[3]民族文化经典的“再地方化”——“阿诗玛”回归乡土的个案[J]. 肖青,李淼.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5)
[4]“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与不变[J]. 郭建斌,张薇.  南京社会科学. 2017(05)
[5]学术的环流:叙事、地方知识与主体性——对一场学术讨论的学理反思[J]. 朱丽丽.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4)
[6]在新闻室做田野:作为方法的新闻民族志研究[J]. 白红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4)
[7]从“迷妹”到“小粉红”: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J]. 王洪喆,李思闽,吴靖.  国际新闻界. 2016(11)
[8]微信的“书写”与“勾连”——对一个普米族村民微信群的考察[J]. 孙信茹.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10)
[9]“液态”的新闻业:新传播形态与新闻专业主义再思考——以澎湃新闻“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故报道为个案[J]. 陆晔,周睿鸣.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07)
[10]新媒体赋权语境下网民的言论表达与行动研究——以“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为例[J]. 罗以澄,王丹艺.  当代传播. 2016(02)

博士论文
[1]桂村社会传播网络研究[D]. 冯广圣.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 杜忠锋.浙江大学 2012
[3]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抗拒性身份建构[D]. 张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4]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电视使用——托台村维吾尔族受众研究[D]. 金玉萍.复旦大学 2010
[5]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 郭建斌.复旦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87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087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8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