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志方法在三峡文化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11 03:57
民族志方法作为人类学的经典研究手段和科学学术范式,是现代文化人类学学科地位得以确立的重要标志。民族志方法具有整体观、参与观察、主位与客位、"深描"等视角优势,可以弥补当前三峡文化研究"重文献研究,轻实地调查"的不足,充分挖掘和呈现三峡文化的丰富内容,并洞察其中的深层结构和意义。当然,三峡文化的民族志研究还应遵循综合与专题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综合、个人与团队结合等原则,以充分发挥民族志方法的优势。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35(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志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族志方法在三峡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一) 整体观
(二) 参与观察
(三) 主位与客位
(四) 深描
三、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三峡文化研究的原则
(一) 综合与专题的结合
(二)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三) 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
(四) 个人与团队的结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至民国开县、云阳二县场镇地理考[J]. 何仁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05)
[2]清代万县场集考论[J]. 何仁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05)
[3]海外民族志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新常态[J]. 包智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略论人类学民族志方法的创新[J]. 何星亮,郭宏珍. 思想战线. 2014(05)
[5]从三峡、三峡文化到长江三峡学[J]. 李俊. 学习与实践. 2008(03)
[6]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J]. 李月英. 今日民族. 2007(03)
[7]民族志[J]. 张进. 国外理论动态. 2006(03)
[8]“三峡学”的学术内涵与时空定位[J]. 任桂园.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2(02)
[9]关于“三峡学”建构之我见[J]. 程地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10]长江三峡淹没区人类学调查及古今文化关联性研究的进展[J]. 守永. 民族艺术. 1998(01)
本文编号:3277288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9,35(01)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民族志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民族志方法在三峡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一) 整体观
(二) 参与观察
(三) 主位与客位
(四) 深描
三、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三峡文化研究的原则
(一) 综合与专题的结合
(二)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三) 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
(四) 个人与团队的结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至民国开县、云阳二县场镇地理考[J]. 何仁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05)
[2]清代万县场集考论[J]. 何仁刚.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05)
[3]海外民族志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新常态[J]. 包智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4]略论人类学民族志方法的创新[J]. 何星亮,郭宏珍. 思想战线. 2014(05)
[5]从三峡、三峡文化到长江三峡学[J]. 李俊. 学习与实践. 2008(03)
[6]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J]. 李月英. 今日民族. 2007(03)
[7]民族志[J]. 张进. 国外理论动态. 2006(03)
[8]“三峡学”的学术内涵与时空定位[J]. 任桂园.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2(02)
[9]关于“三峡学”建构之我见[J]. 程地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5)
[10]长江三峡淹没区人类学调查及古今文化关联性研究的进展[J]. 守永. 民族艺术. 1998(01)
本文编号:3277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27728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