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贵州乌蒙山区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动力机制及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03:59
  在介绍贵州乌蒙山区民族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内在动力机制和外在动力机制两个方面分析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共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乌蒙山区基于生态产业链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和基于循环经济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9(2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贵州乌蒙山区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动力机制及模式探究


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共生的内在动力机制

民族文化,乌蒙山区,耦合模式


,应当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调控作用,在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最终形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得环境调控作用这一重要推动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2.2.4社会融合力。现有的行政区划一定程度阻碍了区域融合协调发展,推进区域社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的界限,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乌蒙山区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1加1大于2”的效果,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图2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的外在动力机制3乌蒙山区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式贵州乌蒙山区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贫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为改变盲目开发资源和随意破坏环境的现状,整合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形成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构建乌蒙山区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耦合模式,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一直以来影响乌蒙山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民族文化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构建该区生态资源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民族文化与经济联合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乌蒙山区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良性耦合。3.1基于生态产业链条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耦合模式长期以来,贵州乌蒙山区生产主要采取粗放型耕作、垦殖方式,大规模资源开发致土地植被严重破坏。众所周知,生态恶化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所以该区就陷入“生态脆弱——贫困——掠夺式开发——环境退化——更贫困”的恶性循环格局。基于此,我们从民族文化、经济以及生态三个层面充分构建贵州乌蒙山区生态资源经济产业链。该产业链以贵州乌蒙山区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夜郎?

模式图,乌蒙山区,民族文化,经济产业


(气候、水源、山脉、土壤、喀斯特地貌等)为依托,在加强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挖掘深层次民族文化生态内涵,并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融合,合力打造包含特色农业、特色工业以及服务业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和建设连通各条旅游线路,全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并建设配套商贸、运输、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并运用科技手段开办与景区容量相应的配套生态服务基础设施,提供全方位生态化服务产业,同时对该区进行生态、科普、法制等知识教育,增强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乌蒙山区环保产业的最终形成。图3贵州乌蒙山区生态资源经济产业链3.2基于循环经济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传统意义的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循环利用为核心,以reducing、reusing和recycling为原则,形成从原始资源到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利用以及资源的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流动过程。本文在分析贵州乌蒙山区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基础条件上,结合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现状,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模式(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镇化背景下集中连片特困区教育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以乌蒙山区为例[J]. 胡海兰,安和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4(06)
[2]构建泸沽湖区生态安全、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模式[J]. 江鸿,严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7)
[3]贵州乌蒙山区资源相对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J]. 李旭东.  地理研究. 2013(02)
[4]贵州连片特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比研究[J]. 陈厚义.  贵州社会科学. 2012(10)
[5]贵州乌蒙山区农村扶贫开发对策研究[J]. 周丕东,崔嵬,詹瑜,孙秋.  贵州民族研究. 2012(02)
[6]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J]. 马勇,何莲.  湖北社会科学. 2010(01)
[7]民族地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初探——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J]. 傅于川,欧阳德君.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1)
[8]贵州乌蒙山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J]. 严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4)
[9]市场经济下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J]. 王海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3(04)

硕士论文
[1]民族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因分析[D]. 杨新宇.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94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294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