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的迁徙流动及族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14:15
泰—傣族群是滇藏缅印交角区的重要族群之一,它历经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逐渐繁衍生息,在历史长河中与周围的族群进行交流和融合,渐次分化和演化,最终形成了跨居中缅印三国,且在该区分布最为广泛的民族群体。历史上泰—傣族群曾一度在该区域建立起强大的部落联盟或独立的王国,对该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由于中缅印王朝国家的角逐与经营,原本一体的族群逐渐向“汉化”、“缅化”和“印度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当今意义上同源异流的跨境民族群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在印度东北部、缅甸和中国的殖民入侵与统治,泰—傣族群住居区从经济结构到政治体制,从族群关系到社会文化均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族际关系表现出分化、涵化与聚合的特征。本文力图将该地区泰—傣族群纳入长时段和小尺度的地域空间进行考察,对泰—傣族群在滇藏缅印交角区的迁徙流动和分化演变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和探讨。全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中心内容进行研究:第一,以傣—掸族群的本土文献、民间传说和史志资料为基础,对公元6世纪至18世纪间傣—掸族群在滇缅交角区的迁徙流动和族际关系进行论述,重点阐述古代历史上中缅王朝国家和地方势力在傣—掸族群聚居区的治乱兴衰,傣—掸族群...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的回顾与述评
(一)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的起源研究
(二)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迁徙流动研究
(三)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研究
(四)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认识
三、论文涉及的时空范围及研究范畴
(一)时间
(二)空间
(三)泰—傣族群及族际关系研究范畴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及意义
(一)创新点
(二)意义
第一章 公元6世纪—18世纪傣—掸族群的交错互动
第一节 公元6世纪—12世纪傣—掸族群的发展与交融
一、南诏时期傣—掸族群的迁徙流动与族际关系
二、部落联盟统治下傣—掸族群的族际关系
第二节 公元13 世纪—18 世纪王朝国家统治下傣—掸族群的族际互动
一、元朝的经营与傣—掸族群族际关系的整合
二、王朝国家统治下傣—掸族群的分化与变迁
第二章 公元13世纪—18世纪阿洪姆人的西迁及其在阿萨姆地区的流变
第一节 傣—掸族群西迁与邻近部族的关系
一、阿洪姆人的西迁与阿洪姆王国的建立
二、阿洪姆人与邻近部族的关系
第二节 阿洪姆人与傣—掸族群的交流互动及其分化流变
一、阿洪姆人与傣—掸族群的交流互动
二、阿洪姆人的印度化特征
三、阿洪姆人与傣—掸族群同源异流的结局走向
第三章 19世纪—20世纪中叶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的分化、聚合与涵化
第一节 从“边地”到“国界”: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跨境民族的形成
一、中缅边界的形成
二、中印东段边界
三、印缅边界的形成
第二节 泰—傣族群的族群分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国民政府对傣族地区的经营
二、英国殖民者对掸族的间接统治
三、英国殖民者对阿洪姆人的直接统治
四、泰—傣族群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三节 外来移民与泰—傣族群的涵化及迁徙流动
一、近代边疆危机驱动下的云南移民与傣族的涵化
二、缅甸掸邦地区的移民与掸族的涵化
三、英属阿萨姆地区的移民与阿洪姆人的涵化
四、泰—傣族群与本土族群的涵化及迁徙流动
第四章 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特点及对中缅印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特征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民间经济往来是泰—傣族群交错互动的助推器
三、对抗、联合和融合并存的族际政治关系
四、同源异流是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主流
第二节 泰—傣族群的交流互动对现代中缅印关系的启示
一、泰—傣族群的信仰互动是构建中缅印“和谐周边”的文化纽带
二、以泰—傣族群的交流互动促进中缅印的国际合作
三、泰—傣族群的交流互动对中缅印关系的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299448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学术史的回顾与述评
(一)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的起源研究
(二)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迁徙流动研究
(三)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研究
(四)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几点认识
三、论文涉及的时空范围及研究范畴
(一)时间
(二)空间
(三)泰—傣族群及族际关系研究范畴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及意义
(一)创新点
(二)意义
第一章 公元6世纪—18世纪傣—掸族群的交错互动
第一节 公元6世纪—12世纪傣—掸族群的发展与交融
一、南诏时期傣—掸族群的迁徙流动与族际关系
二、部落联盟统治下傣—掸族群的族际关系
第二节 公元13 世纪—18 世纪王朝国家统治下傣—掸族群的族际互动
一、元朝的经营与傣—掸族群族际关系的整合
二、王朝国家统治下傣—掸族群的分化与变迁
第二章 公元13世纪—18世纪阿洪姆人的西迁及其在阿萨姆地区的流变
第一节 傣—掸族群西迁与邻近部族的关系
一、阿洪姆人的西迁与阿洪姆王国的建立
二、阿洪姆人与邻近部族的关系
第二节 阿洪姆人与傣—掸族群的交流互动及其分化流变
一、阿洪姆人与傣—掸族群的交流互动
二、阿洪姆人的印度化特征
三、阿洪姆人与傣—掸族群同源异流的结局走向
第三章 19世纪—20世纪中叶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的分化、聚合与涵化
第一节 从“边地”到“国界”: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跨境民族的形成
一、中缅边界的形成
二、中印东段边界
三、印缅边界的形成
第二节 泰—傣族群的族群分化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国民政府对傣族地区的经营
二、英国殖民者对掸族的间接统治
三、英国殖民者对阿洪姆人的直接统治
四、泰—傣族群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三节 外来移民与泰—傣族群的涵化及迁徙流动
一、近代边疆危机驱动下的云南移民与傣族的涵化
二、缅甸掸邦地区的移民与掸族的涵化
三、英属阿萨姆地区的移民与阿洪姆人的涵化
四、泰—傣族群与本土族群的涵化及迁徙流动
第四章 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特点及对中缅印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特征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民间经济往来是泰—傣族群交错互动的助推器
三、对抗、联合和融合并存的族际政治关系
四、同源异流是泰—傣族群族际关系的主流
第二节 泰—傣族群的交流互动对现代中缅印关系的启示
一、泰—傣族群的信仰互动是构建中缅印“和谐周边”的文化纽带
二、以泰—傣族群的交流互动促进中缅印的国际合作
三、泰—傣族群的交流互动对中缅印关系的挑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299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2994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