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胡姓郡望的成立与民族融合
发布时间:2021-08-11 13:24
郡望的成立、崩溃与中古士族社会相始终,而胡姓郡望的成立还具有族群认同和民族融合的意义。中古胡姓郡望的成立,沿着"实"和"虚"两条路线发展,在整个胡、汉郡望体系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其中一些还形成了与汉人大姓分庭抗礼之势。胡姓郡望的成立与汉人社会的认同密切相关,在不同的书写话语体系、接受对象中,胡姓郡望所获得的社会认可并不相同,而且还存在自认、他认、互认等不同的情况。胡姓郡望的形成,对于胡、汉地域空间关系的整合,可以说是塑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从孝文帝的"河南洛阳人"和宇文泰的"武川同乡"两种模式中可以窥见一斑。中古时期胡、汉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存在多条认同路径和叙事模式,而郡望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中古胡姓郡望的成立、虚化、趋一,实质即胡、汉民族关系的调整和融合。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胡姓郡望的成立过程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 唐代
二、胡姓郡望的社会认同
(一) 胡姓郡望的书写
(二) 胡姓郡望的自认、他认与互认
三、“想象的共同体”——胡姓郡望成立与中古民族融合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唐时期胡、汉文化融合叙事模式管窥[J]. 龙成松. 云南社会科学. 2018(01)
[2]唐代粟特族裔会稽康氏家族考论[J]. 龙成松.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3]中古胡姓家族之族源叙事与民族认同[J]. 尚永亮,龙成松. 文史哲. 2016(04)
[4]制作郡望:中古南阳张氏的形成[J]. 仇鹿鸣. 历史研究. 2016(03)
[5]“杂种”与“杂种胡人”——兼论安禄山的出身问题[J]. 谢思炜. 历史研究. 2015(01)
[6]“关中本位政策”新论——以隋唐帝国形成的基础要素为中心[J]. 曹印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7]中古郡望的成立与崩溃——以太原王氏的谱系塑造为中心[J]. 范兆飞.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8]从两件敦煌文书看代北虏姓士族的地方化[J]. 王春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9]“攀附先世”与“伪冒士籍”——以渤海高氏为中心的研究[J]. 仇鹿鸣. 历史研究. 2008(02)
[10]“薛孝通贻后券”辨伪[J]. 杨强. 文博. 2002(03)
本文编号:3336237
【文章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胡姓郡望的成立过程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 唐代
二、胡姓郡望的社会认同
(一) 胡姓郡望的书写
(二) 胡姓郡望的自认、他认与互认
三、“想象的共同体”——胡姓郡望成立与中古民族融合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唐时期胡、汉文化融合叙事模式管窥[J]. 龙成松. 云南社会科学. 2018(01)
[2]唐代粟特族裔会稽康氏家族考论[J]. 龙成松.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3]中古胡姓家族之族源叙事与民族认同[J]. 尚永亮,龙成松. 文史哲. 2016(04)
[4]制作郡望:中古南阳张氏的形成[J]. 仇鹿鸣. 历史研究. 2016(03)
[5]“杂种”与“杂种胡人”——兼论安禄山的出身问题[J]. 谢思炜. 历史研究. 2015(01)
[6]“关中本位政策”新论——以隋唐帝国形成的基础要素为中心[J]. 曹印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7]中古郡望的成立与崩溃——以太原王氏的谱系塑造为中心[J]. 范兆飞.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8]从两件敦煌文书看代北虏姓士族的地方化[J]. 王春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9]“攀附先世”与“伪冒士籍”——以渤海高氏为中心的研究[J]. 仇鹿鸣. 历史研究. 2008(02)
[10]“薛孝通贻后券”辨伪[J]. 杨强. 文博. 2002(03)
本文编号:3336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3362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