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空间正义:云南瑞丽市傣族姐岗村空间变迁的文化冲突与化解

发布时间:2021-08-11 07:03
  在城中村空间内,不同利益群体进行资源博弈,多元文化发生持续而深刻的接触。傣族群体有其生存和利益诉求,其居住格局与村落空间、生活习俗、日常互动是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因而,本文从空间的视角,分析在公权力和资本介入之下,城中村傣族村民因为在城镇建设中被边缘化而遭遇的空间分配困境,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冲突,并根据"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探讨现代文化与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调适、和谐共生的空间正义化的可能路径。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空间正义:云南瑞丽市傣族姐岗村空间变迁的文化冲突与化解


姐岗村空间变迁示意图

空间布局,广场,公房,法事


不同于传统傣寨,姐岗的奘房与公房由走廊相连互通,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空间。公房功能如图2所示。以往婚丧宴客,以及丧事法事都在公房进行。但现在由于公房面积狭小,村民首选将灵柩停于家中,这样丧事便从集体活动逐渐向个体的家庭私事转化。诸多村中集体活动和世俗事务(如开会、体检等),则只能在奘房前的广场进行,突破了圣俗事物的空间区分。局促之下,姐岗村的经幡立在了奘房门外的人行道上,并只可立两根幡杆。也因空间有限,变通三年立幡之俗,只为往生之人做一年法事、立一根经幡,经幡更替速度快。通过经幡传递和表达的观念、情感、社会关系等也悄然在变。

公房


从市政规划来看,在原寨心位置上建立了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和公共道路,利于城市发展;新选址的奘房和公房夹杂在市中心地带的商铺中,空间具有经济效益和商用功能。而这一过程,从村寨的角度看,村神体系化整为零,散布各处,甚至被取缔;奘房与公房的空间被压缩、侵占(如图3)。本具有神圣性的空间,被世俗包围与挤压,意义叠加。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地方建设和发展资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二)被拆分挤压的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卫·哈维的空间正义思想探析[J]. 张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2]“边缘关怀”的思想逻辑与理论表达——拾掇索亚《寻求空间正义》文本中的一个思想碎片[J]. 王志刚,王志英.  理论与现代化. 2014(05)
[3]城中村农民社会研究的人类学维度与限度[J]. 廖杨,蒙丽.  广西民族研究. 2014(04)
[4]城中村空间的社会生产与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J]. 马学广.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2)
[5]“城中村”民俗文化嬗变与和谐社会调适[J]. 储冬爱.  广西民族研究. 2009(03)
[6]城中村改造:政府、城市与村民利益的统一——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为例[J]. 吴智刚,周素红.  城市发展研究. 2005(02)
[7]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J]. 周大鸣,秦红增.  民族研究. 2002(04)
[8]傣族的农业祭祀与村社文化[J]. 张公瑾.  广西民族研究. 1991(03)



本文编号:3335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335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e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